《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妸娜。春风映何限,感郎独采我。”王献之为了续弦,得夫人同意,迎娶家住秦淮和以南的才女桃叶。她时常回家,献之则常去江边迎送,遂传下此作。
王献之堪称当时的公众人物,取桃叶一时成为佳话(才子佳人),如此那诗火了,难得的热点,百姓纷纷跟帖。可见,古人也会酸,吃瓜可不是我们现代人独享的。
以致好事者就在南京秦淮河某处附会了一个桃叶渡。这之后,就像如今的网红打卡点。而且影响了千年之久!凡多情的文人墨客到此,都要徘徊、吟咏一番。辛弃疾有“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姜夔有“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等等。
桃叶渡,遂成才子迎娶佳人之地的代名词,春风骀荡,令千古读者想入非非。
关于桃叶的身世,历来有多种猜测,有人说是金陵(南京)卖砚女。小印预想,桃叶是一位识文断字且相当有文采的女子。《玉台新咏》等文献里收录了桃叶的四首诗歌作品,《答王团扇歌》三首和《团扇郎》。四首诗释文如下:
其一: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
其二: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动摇郎玉手,因风托方便。
其三: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障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
其四:手中白团扇,净如秋团月。清风任动生,娇风任意发。
这些诗都是通过扇子表达爱情的作品。其中第一首表达对爱人的关心,第二首咏扇兼思念,第三首借扇子遮掩憔悴病容,四首却是对扇比喻及想象。可见,桃叶的心思新颖有趣,是一位多情爱美、俏皮风趣的女子。
至于桃叶渡何处寻?
宋代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及宋代祝穆《方舆胜览》记载“在秦淮口”;现在桃叶渡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是秦淮河上的一个古渡,位于秦淮河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附近,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又名南浦渡。
桃叶渡是南京古名胜之一,位列于金陵四十八景内。
王献之(-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书圣”王羲之第七子,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幼时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
《玉烟堂法帖》陈瓛撰,明末清初书法家,初名祖夔,字元瑞,又字季常,号增城。
明代汇刻丛帖。万历四十年(公元年),海宁(今属浙江省)陈瓛(元瑞)汇集,上海吴之骥镌刻无帖名卷数。共24卷,卷首有董其昌书长序。末刻万历四十年岁次壬子玉烟堂模勒上石篆书2行。此帖汇集汉魏至宋、元各家名迹及石刻佳本,编次为40卷。
陈氏精于书学,鉴裁亦精,选帖虽多,伪书却少,是研究历代书法的良好资料。
王献之《玉烟堂法帖》
下期预告·赵孟楷书《三门记》。敬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ntaoyea.com/yfyl/1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