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汉桃叶 > 汉桃叶性味 > 正文 > 正文

他少年成才,嘲笑过现实,中年却向现实低了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4/15 14:28:41
本文由一天一首古诗词原首发。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

大唐诗坛繁星璀璨,初唐的诗坛涌现出不少明星偶像组合,如“初唐四杰”、“文章四友”、“吴中四士”。

其中,初唐四杰,王杨卢骆都是一些有才华却不得志的底层职员和群众,他们每个人的诗文都充满个人情感,每个人身世都富有传奇色彩。

王勃:六岁能文,未冠而仕,祸起斗鸡,杀人犯罪,交趾探父,溺水而亡,年二十七岁。

卢照邻:年少求学,邓王赏识,抄抄写写,放旷诗酒,病痛折磨,投水自尽,年四十岁。

骆宾王:七岁能诗,咏鹅成名,中年入仕,谏武则天,反武则天,或死或逃,下落不明。

杨炯少年成才,青年入仕,中年为县令,卒于任上,年四十四,善终。他是四杰中唯一的善终者,而且还是一位热爱大唐、热爱百姓的清官。

1神童

杨炯与四杰中其他人一样,从小就很聪明,属于神童,而且还获得了朝廷的认证。

《旧唐书·杨炯传》说:炯幼聪敏博学,善属文。神童举,拜校书郎,为崇文馆学士。

《新唐书》记载:“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

神童科里“通一经”,主要指儒家经典的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至少要掌握其中一本。十岁以下的孩子,也就是现在的小学生,这个年龄的孩子要掌握五经之一以及《孝经》和《论语》,难度还是很大的,所以杨炯十岁左右能够通过神童科考试,很显然他很聪明。

同时,杨炯是个性鲜明的人。

《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这就是杨炯性格的一次写照,当他得知人们议论“王杨卢骆”排名时,他会直抒己见,“我愧在卢前,而耻居王后。”杨炯心里藏不住事,是个耿直的人。

耿直的人注定会得罪人,更何况他又有才,难免恃才倨傲。

就连杜甫都说: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当官

麟德元年(年),唐高宗李治与上官仪密议废皇后武则天事,结果被武则天发现,李治怕老婆,在武则天的追问下,直接把责任推到上官仪身上,说:“这都是上官仪教我的。”

武则天指使亲信许敬宗,诬陷上官仪等勾结已废太子李忠谋逆,上官仪被冤死,“上官仪事件”的背后是武则天从参政到掌控朝政的开始。

武则天经过十年谋控朝政,于上元元年(年),忽悠李治下诏尊皇帝为天皇,皇后为天后,武则天与李治平起平坐的地位被正式确立。

上元二年(年),李治的风眩病愈加严重,失去理智,竟决定禅位给武则天,结果被大臣劝阻未能施行。

第二年,二十七岁的杨炯放弃在弘文馆等待诏命,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在京应制举,成为秘书省校书郎,负责公文核稿工作。当年年底,大唐年号改为仪凤,仪凤就是凤凰的别称,可见形势不断在变化。

大环境变化得太快,官员转变得也迅速。

就在这仪凤年间,就有太常博士苏知机嗅到了“味道”而上书《请改定章服奏》建议公卿以下的冕服需要重新设计。苏知机是从礼服下手来迎合形势。

很可惜,上面压下了,没采纳,因为他撞上了耿直青年杨炯。

博学的杨炯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公卿以下冕服议》,回顾了古代典制,详细分析了苏知机的建议,认为没有必要。打了苏知机的脸。

杨炯不光打过苏知机的脸,还打过不少朝廷官员的脸。

杨炯经常嘲笑朝廷官员故意做作、弄虚作假的行为,呼为“麒麟楦”。有人还问他,什么是“麒麟楦”?他笑着说:“今假弄麒麟者,必修饰其形,覆之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

言外之意,是嘲讽那些人不过是一头头披上麒麟戏服的蠢驴罢了。那些官员听了,无不眉毛倒竖,自然恨得咬牙切齿。青年的杨炯就是以这种方式嘲笑虚伪的官员,嘲笑虚伪的现实。

杨炯嘲笑官员虚有其表是原因的。他曾观察浑天仪,写下《浑天赋》批评那些拿天象代表祸福、天命的学说。

代之言天命者,以为祸福由人,故作浑天赋以辩之。

……

以天乙之武也,焦土而烂石;

以唐尧之德也,襄陵而怀山;

以颜回之仁也,贫居于陋巷;

以孔子之圣也,情希乎执鞭。

冯唐入于郎署也,两君而未识;

扬雄在于天禄也,三代而不迁;

桓谭思周于图谶也,忽焉不乐;

张衡术穷于天地也,退而归田。

我无为而人自化,吾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浑天赋》节选

3诗言志

杨炯虽不满现实,但他热爱大唐。他的代表作《从军行》《紫骝马》《出塞》《战城南》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紫骝马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

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鞦。

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出塞

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

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

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

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杨炯对现实的不满,主要原因是怀才不遇,未遇伯乐赏识。

少年杨炯神童科及第,进入弘文馆待制,等待任命,这一等就是十六年。他内心是有点郁闷的,他渴望仕途进步,获得赏识认可。

在《青苔赋》里,他以青苔暗喻自己,要达而不显,穷而不沉,不用太着急。

苔之为物也贱,苔之为德也深。

夫其为让也,每违燥而居湿;

其为谦也,常背阳而即阴。

重扃秘宇兮不以为显,

幽山穷水兮不以为沉。

有达人卷舒之意,君子行藏之心。

——《青苔赋》节选

在《幽兰赋》里,他以幽兰自喻,不因处于幽暗深林和深谷无人赏识而不绽放芬芳作为自勉。

闻昔日之芳菲,

恨今人之不见。

至若桃花水上,

佩兰若而续魂。

……

虽处幽林与穷谷,

不以无人而不芳。

——《幽兰赋》节选

后来,杨炯在薛元超的推荐下顺利进入崇文馆,之后又被提拔为太子詹事司直,专管太子东宫庶务时,他又觉得能够为未来的皇帝打工,前途一片光明,未来可期。兴奋的杨炯踌躇满志,投桃报李写下一篇《庭菊赋》来赞美自己的伯乐薛元超,将其比作高洁的菊花。

岁如何其岁已秋,丛菊芳兮庭之幽,

君子至止,怅容与而淹留。

岁如何其岁将逝,丛菊芳兮庭之际,

君子至止,聊从容以卒岁。

——《庭菊赋》节选

4被贬

世事总是无常,政局变化太快。永淳二年(年),患风眩病多年的李治,意识到命不久矣,下令太子李显代理朝政,同年,李治驾崩,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虽然李显当了皇帝,但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还是在武则天手里。

李显上位的第二年,他试图建立自己的权力集团,打算提拔韦皇后老爸韦玄贞为侍中,结果被裴炎阻谏,李显很憋屈,怒怼裴炎:”我把天下都给我岳父,又能怎么样?我还在乎这一个侍中吗?”这话很快传到了武则天耳朵里,武则天大怒,直接废了皇帝李显,罢为庐陵王。

也就是这一年,李显被废、武则天临朝称制,那些被武则天贬谪心怀不满、怀有正统思想的徐敬业、骆宾王等一批官员,借口恢复庐陵王的帝位于扬州起兵造反。文虽有骆宾王写下千古檄文《讨武曌檄》,然而武徐敬业兵败。关键是这批造反官员里有一个人叫杨神让。

此人是谁?

他是杨炯伯父杨德干的儿子,和杨炯是堂兄弟。

因此,徐敬业造反的事牵连了杨炯。杨炯被贬到梓州,任司法参军。

在梓州,经历了宦海沉浮的他寄情于山水之间,他游三峡,看重岩叠嶂,绝壁天险,莓苔锦章,不禁对苍天发问:“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半夜,他久久不能入眠,站在船头,听着山里传来的猿啸,感慨万千,提笔写下《广溪峡》《巫峡》《西陵峡》三首五言古诗。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

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

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

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

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

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

庸才若刘禅,忠佐为心腹。

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广溪峡》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巫峡》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西陵峡》

5造福一方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杨炯认清了现实,似乎变得成熟了。在梓州任期届满,杨炯回到了洛阳,武则天令他和宋之问一起管理习艺馆。

如意元年(年)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节,尊崇佛教的女皇武则天搞了个大型活动,还亲自和群臣一同观赏。已过不惑之年的杨炯向现实低了头,也可能是受了口臭的宋之问影响,写了一篇《盂兰盆赋》好好捧了捧大唐女皇武则天,称颂她“武尽美矣,周命惟新”,还顺便加了一些私货,希望武则天作为“神圣皇帝”能够“任贤相,悖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捐珠玑,宝菽粟,罢官之无事,恤人之不足”,成为帝王的楷模。

武尽美矣,周命惟新。圣神皇帝于是乎唯寂唯静,无营无欲,寿命如天,德音如玉。任贤相,惇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籙,捐珠玑,宝菽粟。罢官之无事,恤人之不足。

——《盂兰盆赋》(节选)

几个月后,杨炯被任命为衢州盈川县令。

据《旧唐书》记载:炯至官,为政残酷,人吏动不如意,辄搒杀之。

而且,张说在送别杨炯赴任时,曾写下《赠别杨盈川炯箴》,劝杨炯,“才勿骄吝,政勿苛烦。”

似乎杨炯是一名酷吏。

然而,《杨侯祠碑》记载杨炯“于吏严酷,容或有之,盖吏多枭獍(一种凶恶的兽),不严则扰民,酷则不敢犯……”,杨炯初到盈川县时,盗贼猖獗,百姓困苦。杨炯认为百姓受苦的根源在官,于是有“于吏严酷,容或有之。”他施以重典治官,官吏们才有所收敛,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

而且,在《群官寻杨隐居诗序》里,他认为官者要看破钱和权,提出“以不贪为宝,均珠玉以咳唾;以无事为贵,比旂常于粪土”,把不贪的美德当做无价之宝。对于旌旗招展的豪门富户视如粪土。自诩“受禄宁辞死,扬名不顾身”。

并且,当时衢州一到盛夏,酷暑袭人,缺水少雨。每年盛夏,杨炯都会冒着酷暑,走遍乡里,察看民情农事。他针对旱情,还带领百姓挖溪建塘。在修筑“九龙塘”时,因资金不足,他将自己的俸禄和为人撰写碑文所得的钱都捐了出来,至今人们还将此塘称为“杨塘”。

如今每年六月盛夏,盈川村民还会抬着杨炯塑像出巡祭祀,纪念杨炯,为百姓祈福。

实际上,杨炯是对待属吏严格,对待百姓宽缓,是一位清官。

杨炯,名炯,炯者,光也,字令明,令明,让其明亮也。

杨炯就像一束光,他想照亮整个大唐,光明正大地做一番大事业,但是他发现自己能量太小了,他只能在斗争中妥协,在妥协中斗争,他选择向现实低了头,脚踏实地地去照亮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

END

相关阅读

点击图片:王、杨、卢、骆

“初唐四杰”的经典名句,你会背诵多少?欢迎留言

——————————----------------

☆原创文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转载须注明出处。☆图片源于网络,仅作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投稿邮箱:

qq.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ntaoyea.com/xwgy/116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汉桃叶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