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汉桃叶 > 汉桃叶性味 > 正文 > 正文

中贸圣佳25周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止水m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12 19:52:07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m-mip.39.net/nk/mip_4643027.html

中贸圣佳25周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止水·中国古代铜镜专场因为疫情推迟到10月17日才开拍,可谓是姗姗来迟,但是本次铜镜拍品还是带给我们不少惊喜的。

此次拍卖推出了个铜镜拍品,2个铜镜相关书籍拍品。个人简单梳理一下,其中春秋战国镜15面,汉镜45面,隋唐五代镜29面,宋辽金镜26面,元明清镜14面,日本镜3面。如有分类谬误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春秋战国时期

1.花卉菱纹镜,直径11.7cm;厚0.3cm,重67.2g

圆形,三弦钮,圆钮座。钮座外四方伸出四花瓣,呈十字形,镜面平坦。镜背面以凹弧的曲尺形宽带为栏,交错相叠,形成对称的菱纹,将镜背的纹饰分成九块。中心块和与其相接的四大块中饰有四瓣的花朵,其余四小块都只饰有单花瓣。以羽翅纹为地,作浅浮雕。此镜镜体极薄,总重量仅60多克,能保存至今,极为难得。微冲,精修。

2.花叶四龙纹镜,直径14.5cm;厚0.2cm,重g

圆形,弦纹钮。外围凹弧形环带,其外对称分布四柿蒂形叶片。主区四方分饰四条龙纹,形体以宽线工描绘,龙头居中,瞠目张口,作回顾状,体躯盘旋,长尾卷曲,形态优美抽象,肆意灵动,极富神秘感,其余空间铺饰以双线纹分组的细密云雷地纹,细致入微,且凸显四龙主纹,连弧纹平缘。整镜纹饰布局巧妙规整,以简洁见整肃,细致的刻画使其钮区,主纹与地纹三层工相互映衬,层层递进,清晰鲜明。

3.蟠凤纹镜,直径13.6cm;厚0.6cm,重.4g

圆形,三弦钮,圆钮座。主纹为宽平突起的粗折线组成的三凤纹。凤纹屈曲盘绕,身躯相互勾连环绕,素卷边。铜镜铸造精细,纹饰华丽典雅。

4.蟠龙钮夔凤纹镜,直径11.3cm;厚0.65cm,重.8g

圆形,蟠龙钮。钮座外有一周宽面凹带。两周弦纹圈之间为主题纹饰区。纹饰由地纹和主纹组合而成。地纹为圆涡纹及三角雷纹组成的云雷纹。地纹之上,三只凤鸟站立。凤鸟圆目张喙,脑后有一冠羽上卷;尾羽扬起,身下有一微曲的足,爪趾粗大尖锐有力;两侧有双翅上扬,呈展翅欲飞之状,反映出一种生动、活泼、自由、舒畅、开放、流动的气息。

5.蟠龙纹镜,直径18.6cm;厚0.7cm,重.5g

圆形,三弦钮,圆钮座。外为一周凹面形环带。主区纹饰由地纹与主纹组合而成。地纹为细密的云雷纹,纹饰古朴华丽。主纹为宽平突起的粗折线,环绕镜钮勾画出屈曲盘绕的三组蟠螭龙纹,整体图案作交连式,龙头微昂,张口吐舌。素缘,卷边。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常用蟠螭的形状作装饰,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种。或作衔牌状,或作穿环状,或作卷书状。蟠螭纹镜作为春秋战国时代最流行的一种铜镜形制,从战国中期一直延续到了汉代。冲裂,精修。

6.羽状地纹三山镜,直径8.2cm;厚0.3cm,重58.5g

圆形,弦纹钮,圆钮座。座外羽翅纹地纹清晰细密,其上三个山字形纹饰作左旋排列。山字纹镜为战国镜中最为典型的品种,根据山字的数目可分为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六山镜四种,其中尤以三山镜、六山镜为罕见。此镜布局协调,纹饰细致,题材罕见,主纹与地纹层次分明,颇为精美,而三山镜多见山字右旋,而此镜山字左旋,更为珍罕。微冲。

7.兽钮三龙纹镜,直径11.6cm;厚0.5cm,重g

圆形,三弦钮,圆钮座浮雕夔龙纹,外接凹弧形带,主题纹饰为三夔龙纹,首尾交连,作回顾状,组成繁密的图案,以雷纹为地。镜面平坦,狭缘上卷。此镜采用“减地法”浅浮雕工艺制作,蘷龙纹镜流行于战国至唐,云雷纹、绳纹为其典型纹饰。

8.蟠凤纹镜,直径11.5cm;厚0.5cm,重.8g

圆形,三弦钮,圆钮座。主纹为宽平突起的粗折线组成的三蟠凤纹。凤纹屈曲盘绕,身躯相互勾连环绕,素卷边。铜镜铸造精细,纹饰华丽典雅。

9.花叶纹四山镜,直径15.8cm;厚0.6cm,重.2g。估价RMB,

圆形,弦纹钮,方钮座,整体纹饰分为三层装饰,地纹为细密的羽状纹,清晰规整,纹理疏密得当,第二层为桃形叶片,自钮座方框四周延伸出数片,间以飘带连接,呈对称布局镜背,第三层为左旋“山”字形,分布在镜钮四边。此三层纹饰依次叠压,在有限的进深空间内塑造出更为复杂的装饰效果,实为匠心独运之处,且整体纹饰与镜体和谐统一,方圆兼备。此镜质地精良,保存完好,品相极佳,光气怡人,实属难得。

北京景星麟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大唐西市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曾有Lot.四山四叶纹镜,成交价1,,元人民币。

10.羽状地纹花叶四山纹镜,直径14cm;厚0.4cm,重g

圆形,三弦钮,方形钮座。钮座外有一周凹面方格。纹饰由主纹与地纹组合而成,地纹为羽状纹。主纹被凹面方格的四角向外伸出四组连贯式的花瓣将纹饰区分为四区,每区内有一向左倾斜的“山”字,“山”字的底边与方格平行。素缘卷边。此镜纹饰清晰,线条细腻,主纹与地纹和谐而有序地相互对应。四山镜是战国早期出现的一种镜型,流行时间较长。有学者认为四山镜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构想,是以山作为天人之间的媒介而加以艺术运用。冲裂,精修。

11.羽状地纹花叶四山纹镜,直径18.3cm;厚0.6cm,重.4g。估价RMB88,

圆形,弦纹钮,方钮座,镜钮四边出连贯的二桃形叶片,顶端一棒槌形花叶。此镜分为三层纹饰,依次为羽状底纹、绳纹连桃叶纹,以及左旋山字纹,纹饰清晰规整,布局繁密结合,整体纹饰与镜体和谐统一,方圆兼备,体现了细腻的审美风格,彰显了高超的制镜工艺。此镜质地精良,光气怡人,比之同类镜更显厚重,实属难得。对裂,精修。

12.特种工艺复合龙纹镜,直径11.5cm;厚0.4cm,重.7g。估价RMB,

圆形,圆钮,花瓣纹圆钮座。三条立体龙身盘踞钮侧,龙首尾相接,呈顺时针运动动态,龙爪交缠,龙体作抽象鳞片状。高浮雕龙纹布局在盈寸的空间之内,充满高深莫测的神秘感。镜缘宽,作浅浮雕云气纹,纹饰排列规矩,装饰极其精丽,线条流畅连贯。纹饰设计和雕镂工艺搭配极尽考究之能事,显示出雅致的审美情操和高超的工艺水准。复合镜是指镜面和镜背分别铸造后合成,先铸镜背,后铸镜面,待金属冷凝后,与镜面部分连在一起的镜缘产生一个紧箍力,从而加强了两部分金属的嵌合。镜背镂空是战国复合镜的镜背形式之一。在美不胜收的战国铜镜中,镂空复合镜以独特的形制、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工艺而格外为世人所重。这种镂空复合镜工艺复杂、铸造精美、构图瑰丽,代表着当时铜镜的最高水平,在拍卖市场上屡创佳绩,备受藏家追捧。

同款可参阅日本兵库县立考古博物馆藏千石唯司旧藏铜镜。

参阅:香港大唐国际年春拍号鎏金银镶绿松石龙纹加彩复合镜落槌价HK:8,,

13.四山花叶纹镜,直径12.7cm;厚0.5cm,重.7g

圆形,弦纹钮,方钮座,座外凹面方框,框外四角各伸出两片连贯的桃形叶片,主题纹饰为四左旋山字形对称分布方框四边外,每一山字间还饰有一桃形叶片。整体纹饰以细密规整的羽状纹为地纹,素缘。主纹地纹层次分明,疏密有致,艺术表现效果很强。精修。

14.变形瑞兽纹镜,直径18cm;厚0.5cm,重.6g。估价RMB,

圆形,三弦钮,圆钮座。外饰一周凹面环带,主题纹饰为四组抽象简化神兽,形状怪异,难以辨认,流动于细密的羽状地纹上。兽形状表现出十足的神秘,纹饰简洁活泼,以和谐的线条表达出流畅的韵律感,构图安排巧妙,羽状地纹规整。此镜构图在青铜纹饰中少见,用纯熟流利的单线条勾出轮廓,图式新颖别致,神秘,霸气,抽象的艺术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历经千年,仍清晰可辨,保存完好,殊为难得。

15.蟠龙纹镜,直径7.8cm;厚0.2cm,重40.8g。估价RMB80,

圆形,桥钮。一圈连珠绞丝纹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以钮为中心,四条蟠龙对称布局在钮外,龙首约呈三角形,大眼圆目,高鼻梁,大耳郭,龙躯装饰绞丝纹,与另外四条头朝边缘的蟠龙穿插纠缠在一起,此四龙身躯则装饰滚珠纹。八条龙布局在盈寸的空间之内,充满着诡异的气氛和高深莫测的神秘感,使人望而生畏,难以忘怀。外区装饰两道弦纹和几何纹,与内区的形成对比,简约之中包裹着华丽,形成完美的和谐。

二、两汉时期

1.四乳四虺纹镜,直径11.2cm;厚0.5cm,重.4g。

圆形,圆钮,圆钮座。主体纹饰为四条绕钮环列的虺龙纹,以乳钉纹间隔,间饰凤鸟纹,素面镜缘宽阔起台。其虺龙纹源自战国,极富古雅气息,通体莹亮。保存完好。

2.单圈铭文镜,直径9.1cm;厚0.4cm,.6g。

通体莹亮,字口爽利,保存完好。

3.单圈铭文镜,直径11.8cm;厚0.7cm,重.8g

通体漆黑莹亮,字口爽利,保存完好。

4.“家常贵富”吉语镜,直径15.5cm;厚0.8cm重.6g。估价RMB20,

圆形,连峰纹钮。其外一周内向连弧纹凸棱,两周短斜纹之间主题纹饰区为四枚带连珠纹乳座的乳钉将镜背分为四区,每区饰一字铭文,合读为“家常贵富”。十六内向连弧纹缘。此镜品相佳美,字体漂亮,铭文内容显然受到汉代吉语思想的影响。纹饰空间留白合理,地张平整,从而显得纹饰分布呈现出对称美的艺术效果。棱边爽利,大气厚重。对裂,精修。

5.四乳双龙纹镜,直径13.8cm;厚0.3cm,重.3g

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座外凹面方框。主题纹饰区为四乳钉与双龙纹分布形成主题纹饰。龙的身躯绕过乳钉盘绕蜷曲。龙的形体特征鲜明,身体骨骼感及关节都以凸起的乳钉纹表现出来,肢爪粗突,显得威武有力,为典型的汉代“应龙”之形象。内向十六连弧纹缘。此镜通体白亮,版模精细,品种特殊,铸造工艺足见铸镜大师们丰富的设计理念及高超的铸造工艺水平。微冲。

6.星云纹镜,直径11.3cm;厚0.5cm,重.2g

圆形,博山钮,其外饰一周凸起的连弧纹,与镜缘的连弧纹相呼应。铜镜中环被四枚乳钉分为四区,每区皆饰有相互勾连的密集乳钉纹,状若漫天星云。星云纹镜是西汉典型的铜镜造型之一,乳钉尖耸,纹饰规整,清新悦目,极具汉韵。保存完好,无任何瑕疵。

7.“清白”铭单圈铭文镜,直径17.6cm;厚0.7cm,重.8g

圆形,圆钮,连珠纹钮座。座外一周凸棱与内向八连弧凸棱之间饰四组几何纹及四条龙身,比较特殊。其外圈带铭文内容为“絜清白而事君,之心驩之合明,彶玄锡之泽,而恐疏远而日忘,慎美之穷礼,承驩可说。”铭文字口爽利。宽素平缘。精修。

8.五乳瑞兽纹镜,直径11.2cm;厚0.6cm,重g

圆形,半圆钮,圆钮座。钮座外一圈凸起的弦带上饰几何纹。主纹为五枚乳钉依次间隔青龙、玄武、熊罴、朱雀,羽人持芝草。空白处填以几何形仙气纹。其外为一圈三角锯齿纹。缘饰一周相互勾连的忍冬卷草纹饰。汉代多乳瑞兽纹镜之中,五乳布局相对少见。此镜保存完好,品相上佳。

9.四乳龙虎禽鸟博局纹镜,直径11.5cm;厚0.4cm,重.5g

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外围双线方框。主纹为青龙、白虎及双禽鸟,四个乳钉纹将主纹均分为四组,其间饰以T形纹。镜边缘饰小瑞兽及简化夔凤纹,其中一只小老鼠的纹饰显得尤为精致。此镜版模精细,纹饰线条流畅,地张平整,整体纹饰无一丝漫漶之处。品相佳美,镜体厚重,无任何瑕疵,保存完好,殊为难得。

10.瑞兽博局纹镜,直径10.5cm;厚0.4cm,重.8g

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座外凹面方框与规矩纹将镜背主题纹饰区分为四部分,分别饰有青龙与羽人;白虎与独角兽;朱雀与禽鸟;瑞兽与青羊。近缘处一周短斜线纹。边缘纹饰区为三角锯齿纹和双线波折纹。此镜版模精细,动物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线条细腻流畅。地张平整,构图华丽对称,内涵丰富,制作精良,荟萃精工之大成。品相佳美,保存完好。

11.“长宜子孙”铭四神博局纹镜,直径14cm;厚0.6cm,重g

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柿蒂纹间有铭文“长宜子孙”,凹面方框、博局纹和四枚柿蒂纹乳钉将主纹饰分为四区,分别配置:青龙与独角瑞兽,白虎与羚羊,玄武与手持仙草羽人,最特别的是凤求凰,凤站在L纹之上,下面的凰鸟回首相望,作企盼状;近缘饰栉齿纹。宽素缘。表面玻璃光泽荧光闪烁,精整黑亮,纹饰华美,线条流畅,镜形规整,棱边爽利,赏心悦目,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实属汉镜佳品。

12.瑞兽博局纹镜,直径16.6cm;厚0.9cm,重.8g。估价RMB28,

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外方框内环列十二乳钉,乳钉间有天干地支铭,其外区八座乳钉及博局纹,四方八极内青龙配人面鸟,朱雀配禽鸟,白虎配山羊,玄武配羽人,纹饰繁复,刻画细致,线条流畅。近缘处一圈短斜线纹,边缘纹饰为三角锯齿纹和双线流云纹。冲缝,精修。

13.单龙镜,直径8.5cm;厚0.6cm,重g

圆形,圆钮,圆钮座。绕钮为一只体型强壮的立龙,龙头硕大,龙口大张,圆瞪双目,长笋状角后耸,胸肌肥厚,四肢强壮有力。裆部绘有生殖器,以禽鸟作羞赧规避状。此镜品相佳,纹饰精,高浮雕工艺精湛。微冲。

14.“■尹”铭龙虎纹镜,直径11.6cm;厚0.8cm,重.5g

圆形,圆钮,圆钮座。主题纹饰为一龙一虎左右对峙,镜钮压于龙虎身体之上,龙虎双首相对而望,中有一颗宝珠,似在相互争夺。龙阔口利齿,龙角后耸,身上披鳞带甲,威武凶猛;瑞虎怒目圆睁,利齿突显,身体肥硕,肢爪粗壮有力。龙虎纹身上有圆珠状凸起,以示强健的肌肉感,肢爪有力地作支撑状。综合高浮雕、浅浮雕、线雕三种制作工艺,按其不同的身体结构,有的坡起,有的突起,有的圆起,共同组合成整个镜面错落有致的图案,配合平面上的线雕工艺,使其颇具跌宕起伏的艺术美感。其外铭文圈带为“■尹作竟自有意……”边缘纹饰为如意云纹环绕一周,较为少见。冲裂,精修。

15.半圆方枚神兽镜,直径11.8cm;厚0.5cm,重.8g

圆形,圆钮,锯齿纹钮座。主纹饰为由四瑞兽等分的四组神人纹饰环绕镜钮一周。其中端坐神人应为东王公、西王母。衣衫飘举、正襟危坐。另外两组两神人纹饰,其一应为黄帝,其二则为伯牙弹琴一人作聆听状。神人间饰有四只瑞兽,瞠目张口衔矩,刻画精细,威严自现。主纹外饰有一周半圆与方枚纹饰,半圆区间内饰有涡云纹;方枚内各饰一铭文,较为少见。镜缘配置纹饰极为特殊,为此镜装饰的点睛之笔,以浮雕技法刻画多个图景,共同构成一幅羽人驾舟车乘飞龙出行图,其后瑞兽相随,勾勒出一幅恢弘博大的仙界景观,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外饰一周几何纹,满工到边,极尽工艺之所能。冲裂,精修。

16.三段重列式神仙人物镜,直径11.1cm;厚0.3cm,重.9g。估价RMB18,

圆形,圆钮,圆钮座。主题纹饰自上而下分为三段,第一段中心竖立伞盖,众仙朝拜的是代表北极星的天皇大帝。第二段为中段,东王公西王母分列钮的左右,第三段为两神人持绳,做飞舞状。神人外环绕有半圆方枚。

17.半圆方枚神兽纹镜,直径12.5cm;厚0.4cm,重g

圆形,圆钮,圆钮座。一圈栉齿纹将镜背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饰四组神人神兽纹,每组皆一神人两侧配以两只神兽,浮雕造型,立体感颇强,东王公西王母配列其上。凸起的半圆和方枚相间排列,半圆面上饰以涡云纹,每一方枚均有铭文二字,共十二枚二十四字汉隶。外区配置铭文一周:“吾作明镜,幽炼宫商,周禄容象,五帝天皇,伯牙弹琴,黄帝除凶,朱鸟玄武,白虎青龙,服此镜者宜侯王”。最外圈满饰涡状云纹。镜面微凸,通体黑漆古,纹饰精美。

18.羽人龙虎画像镜,直径17.5cm;厚0.5cm,重.3g

圆形,圆钮,圆钮座。主题纹饰为四乳钉将镜背分为四区,四区内分别饰有辟邪、白虎、朱雀及羽人。羽人旁边有禽鸟装饰。纹饰清晰,线条刻画准确,形象圆润饱满,造型技艺高超,体现了工匠们的艺术素养和雕刻水平。边缘纹饰为抽象简化的凤鸟纹。论及艺术水准,辟邪、白虎、朱雀等纹饰各具巧思,辟邪飞奔中怒吼展现出霸气凛然的气势,白虎仰卧于地,身体的肌肉感、骨骼感均展现无遗。朱雀张口吐舌,展翅欲飞。此镜构图、线条的运用具有很高的造诣,纹饰不仅以粗线条和大轮廓以及高度的形体夸张,表现出了灵动奔放的动物形体艺术风格,而且专注于细节与修饰,将动物身体每个细节部分都表现得完美无瑕,灵动、健硕的态势一览无余。更为难能可贵在于此镜几乎保存完整,这在画像镜中殊为难得。

19.四乳四虺纹镜,直径13cm;厚0.6cm,重67.2g

圆形,圆钮,十二并蒂连珠纹钮座。主体纹饰为四条绕钮环列的虺龙纹,以乳钉纹间隔,间饰凤鸟及云气纹,素面镜缘宽阔起台。其虺龙纹源自战国,极富古雅气息,通体莹亮。

20.单圈铭文镜三面,尺寸尺寸不一

21.“家常贵富”内连弧纹镜,直径18.2cm;厚0.75cm,重.9g。估价RMB58,

圆形,圆钮高耸,并蒂十二连珠纹钮座,钮座外一周连续齿纹及一周内向十六连弧纹,四乳钉纹各带连珠纹座,乳钉纹较之同款镜更加高耸,从而显得与众不同,其与“家常贵富”四字铭文相间配列。铭文为汉篆字体,字口清晰,方起方收,笔法纯熟,端庄规整。近缘处饰一周左旋连续齿纹,外缘为十六内向圆弧纹。此镜品相佳美,漆黑莹亮,纹饰空间留白合理,呈现出对称美的视觉效果,其铭文“家常贵富”应是受西汉瓦当文字影响,属吉语铭文,对裂,精修。

参阅:嘉德春拍西汉连弧铭文镜,落锤448元人民币。

22.“千秋万岁”铭单圈铭文镜,直径19cm;厚1.1cm,重g,估价RMB,

著录:浙江省博物馆《古镜今照》页,图58“湅冶铅华”铭单圈铭文镜

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座间悬针篆铭文“长宜子孙”,钮座外环绕栉齿纹、八连弧纹和凸弦纹圈带,外圈配以铭文一周,曰“湅冶铅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宜文章,延年益寿去不羊,与天无极如日月光,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宜”字体篆隶杂糅,工稳字端,镜缘为锯齿纹和双线折曲纹。整面铜镜纹饰繁简相宜,风格大气浑厚,反映出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大墓出土过两面汉代单圈铭文镜,其纹饰较之此件拍品略为简单,与同时出土的玉器、青铜器、马蹄金、麟趾金等珍贵文物品级也相差较远,为两件铜镜的身份蒙上了神秘色彩。海昏侯即汉废帝刘贺,汉代皇帝使用的铜镜尚且如此,那么很多比它更胜一筹的现存铜镜,当时又是谁在使用呢?此镜品相佳美,完美无瑕。

23.“昭明”“皎光”铭双圈铭文镜,直径18cm;厚0.6cm,重.6g

铭文内容:内圈:“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外圈:“姚皎光而耀美,挟佳颜而承间,怀驩察而恎予,爱存神而不迁,得并执而不衰,精昭折而侍君”。此镜铭文字体铸造精美,字峰爽利,浑穆秀丽,突出了简洁刚毅的书写风格,体现了缪篆文字流畅华丽的韵律。

24.四乳瑞兽纹镜,直径18.2cm;厚0.5cm,重.8g

圆形,圆钮,变形柿蒂钮座。钮座外环绕凸弦纹圈带。主纹饰区以四枚带柿蒂纹乳座的小乳钉将纹饰分为四等分,分别以线雕铸就青龙与羽人、玄武与独角兽、白虎与天禄、朱雀与熊及羚羊、羽人等瑞兽纹饰。镜缘由锯齿连珠纹带组成。品相佳美。

25.“昭明”铭单圈铭文镜,直径13.0cm;厚0.6cm,重.7g

圆形,圆钮,连珠纹钮座。座外一周凸棱与内向八连弧凸棱之间饰四组几何纹和伫立翘首远望的凤鸟纹,这在此类单圈铭文镜中比较少见。其外圈带铭文内容为“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清日月。心忽穆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此镜铭文字口爽利。宽素平缘。

26.六乳神兽纹镜,直径12.3cm;厚0.8cm,重.8g

圆形,圆钮,圆钮座,钮座外环绕凸弦纹圈带及栉齿纹。主纹饰区以六枚圆座钉将主纹饰区隔成六等分,分别雕铸青龙、白虎、羽人、朱雀、玄武等神人瑞兽,线条婉转流畅,刻画精细,装饰意味颇浓。近缘处饰以几何纹。东汉多乳瑞兽纹镜之中,七乳居多,六乳相对少见。此镜通体黑漆古,铸造精良,纹饰清晰而无一丝漶漫之处,为六乳镜中之佼佼者,精美大气,精修。

27.“七言”铭瑞兽博局纹镜,直径15.8cm;厚0.5cm,重.1g,估价RMB,

圆形,圆钮高耸,柿蒂纹钮座,外接方框,并以瑞兽纹为地,铸四面乳钉纹八枚,间有“TLV”纹,外圈篆字铭文,曰:“七言之始自有纪,湅冶铜锡去其滓,辟除不羊(祥)宜古市,长保二亲利孙子”。铭文端正,字形优美,结体清晰,内容信息量大却无塞窒之感,可作书法史之重要例证。镜缘为锯齿纹和卷云纹,风格一改内区装饰之细腻,而采用粗放飘逸的装饰手法,使镜面装饰层次更加丰富。此镜铭文为七言诗歌格式,汉镜铭文中常见七言诗珍贵材料,例如“桼(七)言之纪从竟(镜)始”,“桼(七)言之始自有纪”等七言铭文在两汉镜铭中大量出现,说明七言诗歌体裁的法则此时已确立,因此铜镜作为这一文体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意义。此镜线条飘逸,纹饰华丽,细节勾画丝丝入扣,设计布局巧妙,铜质提炼至纯,铸造极为精良,历经两千年风雨全无锈蚀,铸造精良,刻画入微,构图技巧相当成熟,不失为一件难得的铜镜艺术精品,通体黑漆古,品相上佳,保存完好。

28.半圆方枚神兽镜,直径11.3cm;厚0.5cm,重.5g

圆形,圆钮,圆钮座。一圈栉齿纹将镜背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饰四组神人神兽纹,每组皆一神人两侧配以两只神兽,浮雕造型,立体感颇强。凸起的半圆和方枚相排列,半圆面上饰以涡云纹,每一方枚均有一字铭文。镜缘宽阔起台,饰有羽人驾舟车乘飞龙出行图。最外圈满饰涡状云纹。镜面冲缝,无任何修复状况。

29.半圆方枚龙虎神兽纹镜,直径14cm;厚0.6cm,重.7g

圆形,圆钮,圆钮座。镜背纹饰浮雕而成,主纹饰龙虎纹威猛无比,龙虎身躯被压于镜钮之下,咆哮舞爪,尾部上卷。主纹饰外依次有栉齿纹三周。图案精细,包浆细润。镜面微冲。

30.东王公西王母画像镜,直径22.8cm;厚1.1cm,重.4g,估价RMB,

圆形,圆钮,圆钮座,外饰连珠纹。主纹饰区以四乳钉间隔为四区,其中一区为东王公头戴冠,身着宽袖大袍,衣褶、飘带清晰可见,使衣服更具立体感,坐于蒲垫上,左右各有两名侍者;对称的一区为西王母头戴三叉观,着宽袖大袍,在人物身上采用斜剔手法重叠刻划,以表现人物服饰的层次与衣褶,使其更具立体感,再用各种曲直相辅的阳线和圈、点加工细部,如发、眉、眼、鼻、嘴等,使人物形象逼真,表情丰富,以达到细微传神的效果;另一区为交颈缠绕双龙,双龙首各朝向东王公西王母;第四区饰有白虎纹,四肢踏地,劲健有力,怒目圆睁,张口吐舌,威武霸气之势一览无余,尾部有铭文“虎”。最外瓶缘上为一周画像带,减低平雕工艺刻绘青龙、白虎、神鱼、天马、羽人等,刻工精细神韵佳。此镜构图、线条的运用具有很高的造诣,纹饰不仅以粗线条和大轮廓以及高度的形体夸张,表现出了灵动奔放的动物形体艺术风格,而且专注于细节与修饰,每个神兽的肌肉感、骨骼感,神人活动中每个身体部位的组合都显得无可挑剔,细微之处各有妙处。

由于质地,镜体结构以及埋藏环境影响,迄今为止保存完好的画像镜少之又少,而此镜几乎完好无损,且品相如此之好,在画像镜中确属珍罕之物。

同类完美品相画像镜成交记录可参阅中贸圣佳年秋季拍卖会铜镜专场号龙虎孔子羊瑞兽画像镜。

31.动物纹边饰龙虎镜,直径12cm;厚0.6cm,重g。估价RMB20,

圆形,圆钮,圆钮座。主题纹饰为一龙一虎左右对峙,镜钮压于龙虎身体之上。此镜较为特殊的是龙纹高浮雕凸起,而虎首则为线雕状隐起,这样的布局方式在同类镜中尚属首见,给人以凹凸之感,暗合风云之势,阴阳之道。边缘纹饰异常华丽,用减地平雕技法精雕细琢而成,由艺术化造型的青龙、跑兽、小鹿、禽鸟、鱼、仙鹤等环绕组成,个个神采奕奕。此镜边缘纹饰内容丰富,动物形态姿势各异,动感十足。

32.界栏式重列神兽镜,直径11.6cm;厚0.3cm,重g

圆形,扁平圆钮,圆钮座。内区神人及神兽纹饰分为五层重列,最上一层中间为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主,为元始天王九子,左右各有一朱凤夹侍,据《南极尊师记》载:南极真人从小执意修道,感动了昊苍上帝,使之悟道成神,并派“朱凤侍卫,神龙翼轩”,后又授予“南极真人上皇赤帝”;二层为伯牙鼓琴,子期倾听。第三层为两神人分列左右,外侧青龙居右,白虎居左;第四层,中间主神则为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此君又称“北极大帝”、“北极星君”。《列仙传》曰:“观天皇于紫薇。”其职能为执掌天地经纬,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是一切现象的宗王,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两辟邪分列左右;第五层则为两真人似在辩论。神兽纹饰之外双线圈纹外饰有铭文一圈,数十字,文字多做减笔,已不可尽识,镜缘饰涡状纹饰,镜面微凸。精修。

33.特殊版别草叶纹镜,直径18.3cm;厚0.5cm,重.3g。估价RMB80,

圆钮,柿蒂纹钮座,外接双弦纹方框,座外一个凹面小方格和一凹面大方格,格内饰篆体“长相思,勿相忘,常贵富,乐未央”铭。方格四角内为桃形花苞,此镜与一般草叶纹镜不同,四枚乳钉压在大方格外侧中心,四角外饰三叠草叶纹,四边中心点外为单层草叶纹,两侧叶纹大而卷曲,形成八株草叶纹和八片叶纹相间排列的格局,非常奇特。此镜银光闪亮,纹饰清晰,铸造精良,整体图案典雅,大气,确属西汉早期贵族使用级别,纹饰极少见,品相甚佳,是草叶纹镜中之珍品。保存完好。

记录:8年中博国际春拍lot号拍品,成交价935元人民币。

34.“铜华”铭单圈铭文镜,直径18.6cm;厚0.7cm,重.6g

以圈带铭文为主题纹饰的铜镜始自西汉中期武帝时,此镜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其外一圈凸棱,外接八连弧纹,连弧纹内饰几何纹。铭文内容为“湅冶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而宜文章,延年益寿辟去不羊(祥),与天无极如日月之光,长生未央。”宽镜缘处饰一周锯齿纹和一周双折线纹。棱角鲜明的方块汉篆显示出方圆的对比效果,全镜银光。这种简洁刚毅的构图风格体现了“大汉雄风”的豪迈气势,厚重的边缘,凸起的铭文带,棱角分明,都显示出一种坚强的存在感,有岩岩泰山之势。年举世瞩目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大墓发掘出数量可观的珍贵汉代文物,其中也发现两面汉代单圈铭文镜。墓中出土的青铜器、玉器、漆器、马蹄金、麟趾金等令人称奇,令民间收藏望其项背,唯独出土的两面铜镜逊色于许多同类民间藏品。海昏侯即汉废帝刘贺,汉代皇帝使用的铜镜尚且如此,那么很多比它更胜一筹的现存铜镜当时又是谁在使用呢?此镜保存完好。

35.四乳瑞兽纹镜,直径18.2cm;厚0.65cm,重.4g。估价RMB45,

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座外环绕“长宜子孙”四字铭文,其外一周宽凸棱。主题纹饰为四乳钉间隔将镜背分为四区,分别饰有羽人戏青龙、白虎逐独角兽、朱雀吻凤鸟、长尾瑞兽与朱雀相嬉戏。镜缘宽平,饰一周双线锯齿纹。此镜通体白亮,质地精良,且版模规整精致。

36.瑞兽博局纹镜,直径16.6cm;厚0.45cm,重.1g。估价RMB,

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座外方框内环列十二乳钉,乳钉间有铭文十二天干地支,其外区八座乳钉及博局纹,四方八极内青龙配禽鸟,羽人配羚羊,朱雀配禽鸟,白虎配飞鸟,玄武配朱雀,纹饰繁复,刻画细致,线条流畅。近缘处一圈短斜线纹,边缘纹饰为三角锯齿纹和双线流云纹。此镜铸造精良,纹饰精美,再精微的地方也没有一丝粘连或漫漶之处。品相佳美,整体乌黑发亮,保存完好。

37.“青盖”铭龙虎对峙镜,直径13.2cm;厚0.8cm,重.3g。估价RMB38,

用浮雕工艺表现铜镜纹饰在东汉时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龙虎纹镜即为其中著名的一个镜类。镜背上龙虎纹饰的隆起高度超过此前所有镜饰上的图案。其中铸制精美者,综合高浮雕、浅浮雕、线雕三种制作工艺,按其不同的身体结构,有的坡起,有的突起,有的圆起,共同组合成整个镜面错落有致的图案,配合平面上的线雕工艺,使其颇具跌宕起伏的艺术美感,譬如此镜。此镜大圆钮,一龙一虎夹钮左右张口作对峙状,下方羽人手托仙草喂养神鹿。外区铭文为“青盖作竟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奴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得天力,传告后世乐无兮。”就当时的社会大背景而言,胡汉民族矛盾一直突出,胡汉战争曾经是困扰两汉社会最大的社会矛盾。尤其是王莽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一度很紧张。打败胡人,成了天下太平的象征。铜镜铭文中大量出现这种辞铭,符合当时民众渴望安定富足的生活心理。此镜铭文内容正向我们传达了近两千年前,那段大汉民族与匈奴之间刀光剑影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希望殄灭胡虏、天下太平的愿望。卫青七征匈奴而不败、霍去病八百铁骑千里袭敌营、班超弃笔从戎……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更是一个张扬、奔放、自信的时代,以尚武为荣,以国家大义为重的时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能够战胜匈奴建功立业是千千万万血性方刚的男儿向往的业绩,也是一种人生追求。

相关链接:青盖、亦作青羊,“盖”字字形从“羊”,故二字通假。罗振玉先生《镜话》中谓“青羊作镜”语殊不可晓。梁上椿在《岩窟藏镜》中谓“青羊”似为人名或商号名,但不知其为何处之人或商号。高本汉在《古代中国镜铭》的论文中,对同时期“三羊作镜”铭辞进行考证,认为“羊”通“祥”,意为吉祥,“三羊”与“三商”(三种金属)、“三刚”(三种坚硬的金属)相似,是指三种吉祥金属,从而推定“青羊”是指青色之吉祥金属,可与“青铜”一词相比拟。刘宁航《三羊、青羊、黄羊镜铭新考》认为青羊是青色吉祥之铜即青铜,黄羊也是一种祥瑞的金属,进而推论青羊、黄羊为名贵的商标,即铜镜的品牌名称。局部起皮,微补。

38.“吾作明镜”铭半圆方枚神兽镜,直径10.5cm;厚0.4cm,重.4g

圆形,圆钮,花瓣纹钮座。重列式布局,其中东王公、西王母正襟端坐,衣带飘举,其外神人应为伯牙鼓琴,黄帝授业。主纹饰外一周半圆方枚环带。方枚上铭文为““吾作明镜,幽湅三(商),大吉羊”,半圆装饰涡云纹。其外一圈铭文为:“吾作明镜,幽湅三商,周罗万疆,白牙奏乐,众神(见)容,天禽并存,千世长安,生如山石,富且昌兮”。铭文反映了汉代人们对生活富庶、延年益寿的理想追求,对珍爱生命、期盼长寿的美好祝愿。高浮雕工艺代表了东汉铜镜艺术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此镜方寸之间,用一丝不苟的高浮雕工艺将神人神兽雕琢的栩栩如生,布局妥帖,造型生动,刻画细致,铸造精湛,铭文之意恢弘磅礴。雕塑、铸制、版模品相佳,是东汉青铜铸造工艺至善尽美之作。

39.“汉有善铜”铭四乳瑞兽纹镜,直径12.8cm;厚0.5cm,重.4g。估价RMB80,

圆形,圆钮,圆钮座。钮座外饰圆形界格,界格内饰八乳钉。主题纹饰区被四T形纹及四枚乳钉分为四区,分别饰有青龙、白虎及小巧精致的小瑞兽及禽鸟。其外两周细弦纹之间的铭文圈带尤为有特点,每个铭文皆为艺术化造型的美术体,字体爽劲,铭文内容:“汉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近缘处一圈栉齿纹。近边缘处饰变形的青龙、朱雀、瑞兽间以夔凤纹,整体视角感受颇具卡通艺术效果,有些动物虽然寥寥几笔,但神态盎然。此镜图案设计精美,布局构思奇巧,制作工艺精湛,整体纹饰表现出灵动奔放的动物形体艺术风格,而且专注于细节与修饰,将动物身体细节部分表现得完美无瑕,灵动、健硕的体态一览无余。通体漆黑莹亮,无一丝漫漶之处,殊为难得。

40.“大泉五十”钱纹瑞兽禽鸟博局纹镜,直径16.2cm;厚0.6cm,重g。估价RMB,

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纽座外方框内相间排列着十二枚乳钉和十二地支,方框外对称分布博局纹,八枚“大泉五十”钱纹取代常见的八乳钉,其间满饰瑞兽、羽人图案,一周铭文“汉有善铜出丹阳,以之为镜清如明,左龙右虎辅两旁,朱雀玄武顺阴(阳)”。文字笔端出尖如同柳叶状的特殊的艺术化书体。边缘纹饰也非常精彩,饰有各种各样不同情态的变形四神纹及羽人,神秘华丽的视觉感受一览无余。此镜版模精细,纹饰线条流畅,整体纹饰线条没有一处粘连或漫灌之处。再精微的地方也表现得清晰完美。整体纹饰极具线条之美,线条匀挺而灵活多变,工整、精致、圆润,符合中和美学,显得灵活厚重,更有力量和节奏感,使人体会到气和力的运行,产生感情的奔放和共鸣。边缘纹饰区较宽,其内粗线条的构图方式与内区纤细的线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将疏密有致,粗细顿挫的艺术美感表现得恰如其分。镜体厚重,通体漆黑莹亮,实属难得之收藏佳品。同时“大泉五十”钱纹为该镜准确断代提供了依据,十分罕见。精修。

41.“作佳镜”铭四龙镜,直径12.6cm;厚0.6cm,重.5g。估价RMB,

圆形,圆钮,圆钮座。以镜钮为中心向四方对称延伸出四条摇把状矩形纹,并从四只神兽口中穿过,意为“口衔巨”。四兽双颚高鼻,圆目单角。从钮的四侧又伸出四条小摇把形矩纹,压制着兽的四肢,使整个兽在被“矩”的驯服压制中困斗挣扎,面露惊恐状。近缘处有三个方枚,内铭文为“作佳镜”。此镜纹饰罕见,版模清晰,品相佳美。殊为难得。

参阅:浙江省博物馆编《古镜今照·上册》P页LOT“元初元年”纪年铭四瑞兽镜。

42.“清白”铭单圈铭文镜,直径17.8cm;厚0.58cm,重.1g。估价RMB,

圆形,圆钮,连珠纹钮座。其外一周凸棱与内向八连弧纹之间饰不同形态的几何纹。其外两周短斜线纹之间的铭文圈带为“洁精白事君,惌欢之弇明,彼玄锡之泽,而恐疏远日忘,怀美之穷皑,承欢之可悦,慕景,之□而毋绝”,铭文内容有省字。宽素缘。字体铸造精美,字锋爽利,浑穆秀丽,突出了简洁刚毅的书写风格,体现了汉代缪篆文字流畅华丽的韵律。此镜品相佳美,通体漆黑莹亮,厚重大气,保存完好,殊为难得。

43.“常宜酒食”铭草叶纹镜,直径23cm;厚0.6cm,重5g。估价RMB,

此件草叶纹镜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外接方框,四面各有四字铭文:“日有喜,长贵富,得所喜,乐毋事,常宜酒食”。外区装饰乳钉纹,间饰草叶纹、桃形叶片纹,镜缘起十六连弧。整面铜镜采用对称布局的装饰手法,呈现稳重大气的艺术风格。汉初提倡黄老之学,“清静无为”的思想深入人心,至文景时期,社会思想已从战国时期崇尚鬼神的幻想中脱离,开始真正领悟来自生活中的现实乐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以大自然的花叶、草叶等元素组合成的草叶纹,显得格外清新雅致,在此时逐渐流行。草叶纹镜是西汉早中期出现的新镜种,其流行时代为汉文帝前后到汉武帝或者汉昭帝时期。草叶纹镜以镜背装饰的草叶纹而得名。镜背纹饰以草叶纹为主,常见的有八叶、四叶。但这面草叶纹镜构图新颖别致,整体观之非常规整,线条粗细顿挫,将整体纹饰巧妙地组合起来,其将方圆的对比发挥到了极致。草叶纹的形状犹如麦穗,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其就是麦穗纹,体现的是一种农业思想,而且认为西汉早中期的重农政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历史史实与草叶纹(麦穗纹)镜流行的年代相吻合,因此草叶纹正好体现了这一思想。

参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年,81页,满城汉墓出土9寸,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一面“日有熹”铭草叶纹镜,直径20.7cm,碎,缺字,合汉尺9寸镜,此镜23厘米,即10寸镜,规格大于王侯之镜。

参阅:大唐西市夏季艺术品拍卖会lot号草叶纹镜,直径18.3cm,厚0.4cm,成交价1,,

参阅: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lot号花叶纹镜,直径18.2cm,重量g,成交价,

相关链接

44.半圆方枚神兽镜,直径21cm;厚0.5cm,重g。估价RMB,

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外一周泥鳅背,上有连续椭圆短线纹饰相间的纹饰带。内区纹饰为伯牙奏乐。伯牙端坐,膝上置琴,袖口上捋,双手抚琴,正在情酣未了之时,侧首陶醉状。右侧俯首聆听若有所思者为钟子期。此纹饰间有独角天禄面部图,眉目之间透露着威严,狰狞中蕴含着温存,雕塑极为精致传神。天禄一侧为东王公,头戴三山冠,左侧神人手执物,由服饰可推断为侍神。两边乳钉旁塑狮子、辟邪等瑞兽。镜钮两侧为主要纹饰区,左侧为东王公,头戴三山冠,有肩羽,端坐于龙虎座之上,周身盘绕天禄、祥龙、帛虎,对侧为西王母,双髻发式,戴胜,肩披飞羽,被四方瑞兽拱侍。钮下铸神人,头戴进贤冠,双肩有神羽,身着衽领长袍,侧身仰面。身后有一神人服侍。另有乳丁纹四枚,为左白虎右辟邪,雄浑剽悍。外区纹饰为十三半圆间十三方枚,方枚内共计文字五十二个,依次为“吾作明镜,幽湅金刚,配像万疆,统德序道,敬奉贤良,雕刻无极,伯牙作乐,天禽并存,嗻业主阳,学者当湅,富贵番昌,子孙安乐,其师命长。”半圆方枚神兽镜是东汉一朝流行最广的镜种之一,高浮雕工艺代表了东汉铜镜炉火纯青的艺术水准。此镜在方寸之间,使用一丝不苟的雕塑工艺,塑造出神采奕奕的神人、栩栩如生的瑞兽、或翔或卧的天禽,共计三十余例,其间以祥云、卷草纹相连,形成一幅完整的天庭神仙列序图。此镜造型妍美,恢宏大气,显示了东汉工匠非凡的创造能力和艺术素养,从布局、雕塑、铸制、版模、品相等处衡量,皆为此类铜镜的代表性佳作。精修

45.“吴郡”铭半圆方枚神兽镜,直径14.3cm;厚0.5cm,重.6g。估价RMB,

圆形,圆钮,圆钮座作连珠纹。镜钮周身塑东王公、西王母纹饰,东王公头戴三山冠,端坐祥云之上,身边有龙虎相伴,西王母着右衽长衫,飘带形双重肩羽,面容端庄凝重。钮座下塑两神人,头戴矮冠,飞羽飘扬。外接半圆方枚装饰,半圆上作卷云纹雕塑,方枚为篆书文字,依次为:“吾作明竟,幽湅三商,周刻无极,万疆,伯牙作乐,众神见容,曾年,益寿,宜子孙兮,宜,位至三宫,大吉”。镜缘为云雷纹和一周铭文装饰,铭文为:“吴郡庶赵弘造作,□无自异,□配象古之,□三□四时永别,水□□王,光金和亲,□□□龙,玉女御东,□□仙边,□□大吉”。此两段铭文将铜镜的铸造和题材精简为百字以内,文风简练,字口清晰,集装饰与记载功能于一身,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佳器。镜背绕钮微炸线。

同类型可参阅:浙江省博物馆《古镜今照》,文物出版社,年,页。

三、隋唐五代时期

1.瑞兽纹镜,直径10.3cm;厚1.1cm,重g

圆形,平顶圆钮,细连珠纹座。主题纹饰为六瑞兽环绕,或奋蹄疾驰、或回首顾望、或低头觅食,生动活泼,瑞兽皆浮雕感很强,刻画细腻,构图变化多端,情态不一,把情节性很强的画面巧妙地融于装饰趣味之中,取得了很好的艺术表现效果,方寸之地,气象万千。工匠们对于瑞兽的形体特点表现的非常之娴熟,不仅表现出其肥硕饱满的造型,更突出其矫健、活泼、机警,充满生机的情态。保存完好。

2.双雁衔绶纹镜,直径14.5cm;厚0.6cm,重.3g

八瓣菱花形,圆钮。一圈凸棱将镜背纹饰分成内外两区,衔绶双雁齐飞于云间,绶带飘逸,下方为一朵将开未开,含苞待放的莲花,叶片翻卷,脉络分明。双雀象征夫妻之间琴瑟和谐,寓意同心相合。绶乃印之系,代表官秩禄位,同时亦谐音“寿”,寓意长命百岁。此镜纹饰寓意吉祥,纹饰清新,布局精巧,线条灵动自然。微冲。

3.舞马瑞兽双雁纹镜,直径13cm;厚0.8cm,重.8g。估价RMB,

八出菱花形,内切圆形,圆钮,连理枝花卉纹钮座,周饰舞马、双雁、瑞兽、折枝花卉、蜂蝶纹,外区为起棱八出葵瓣,间饰花蝶纹。整面铜镜造型规矩,表面光洁、漆黑莹亮、呈“黑漆古”包浆,光气内敛,保存状况完好,品相极佳。其皮壳为难得一见的“黑漆古原光”状态。整体观之其墨玉般的肌肤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舞马源于三国时期,《魏志》载:曹植曾得“大宛紫骝马一匹……今已能拜,又能行与鼓节相应。”是舞马最早的描述,至唐代,舞马更是成为特有的纹饰符号,具有强烈的时代风格,唐代文学作品中有对舞马的记述,张说《杂曲歌辞·舞马词》(卷28-70):“天禄遥征卫叔,日龙上借羲和。将共两骖争舞,来随八骏齐歌。彩旄八佾成行,时龙五色因方。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另有唐人陆龟蒙《开元杂题七首·舞马》中:“月窟龙孙四百蹄,骄骧轻步应金鞞。曲终似邀君王宠,回望红楼不敢啼。”描绘了盛唐时期宫廷歌舞晏乐,舞马助兴的盛大场面。唐中宗与唐玄宗皆喜欢舞马这一活动,并且各自都有自己一定数量的舞马。每至八月五日“千秋节”皇帝诞辰,舞马分作两队盛装表演,另有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更是以实物例证说明了舞马的真实存在。此件铜镜中,舞马四蹄奔腾,侧颈回顾的形象即重现了这一盛世场景。

4.龟钮双鹦鹉衔绶纹镜,直径22cm;厚0.5cm,重g。估价RMB,

八出葵花形,镜钮为高浮雕灵龟纹,周围铸浅浮雕双鹦鹉,鹦鹉项带珠串,口衔绶带飘逸飞舞,绶带上附带珠珞、方胜、团花。鹦鹉体躯修长,造型优美,羽毛刻画清晰,两只鹦鹉首尾相接,满布镜背,镜缘起边线。纹饰为以镜缘为界的整面构图,布局大气,华丽典雅,为唐镜出类拔萃之经典,反映了大唐盛世的繁华风采。铜镜包浆均匀,通体呈“黑漆古”,镜面历经千年依稀光可照人。对裂,精修。

参阅:《故宫铜镜图典》页,图唐双鸾衔绶纹镜;

金懋春拍号鹦鹉衔绶镜,落槌价4。

5.真子飞霜镜,直径24.5cm;厚0.4cm,重g。估价RMB80,

6.瑞兽葡萄纹镜,直径15.3cm;厚1.05cm,重g。估价RMB80,

圆形,伏兽钮。伏兽形体丰腴,造型巧致,肩披繁密华丽的鬃毛,探头伸向一泓池水,神态刻画清晰,表现出一副悠然自得的情景,造型风格富丽华美。腹下穿孔,以此为镜钮,如此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镜钮在唐镜中极为少见。双线高凸棱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七瑞兽姿态各异(六大一小),或匍匐,或饮水,或端坐栖息,瑞兽皆浮雕感很强,刻画细腻,构图变化多端,情态不一。把情节性很强的画面巧妙地融于装饰趣味之中,取得了很好的艺术表现效果。工匠们对于瑞兽的形体特点表现得非常之娴熟,不仅表现出其肥硕饱满的体型,更突出其矫健,活泼,机警,充满生机的情态。周围葡萄叶蔓缠绕,与瑞兽、池水情趣天成,共同表现出一副悠然恬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风光。外区瑞兽、雉鸡、喜鹊、大雁掩映在葡萄枝蔓叶实之中,瑞兽丰满灵动,禽鸟翎羽飘逸,姿态挺拔优雅,果实堆砌、枝条漫卷、花叶铺陈,充满生命力的葡萄枝蔓叶实显示出优雅秀巧之美,契合了盛唐时期对于精神上开放自由和物质上绮丽奢华的追求。近缘处一周小型蔓枝纹环绕一周。此镜通体银光,虽历经千余年现仍银光闪烁,光彩照人,实属难得。其中内区一只瑞兽纹原有破损,已精修。纹饰布局构思奇巧,独具匠心,动物形象刻画惟妙惟肖,丰满华丽的审美风格一览无余。

7.菱花形宝相花镜,直径16cm;厚0.8cm,重.8g

八出菱花形,圆钮。一周凸弦纹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整体低于外区。内区饰六朵宝相花纹,宝相花花蕊呈四瓣形,花瓣为八瓣形,显露出盛开的形式,空间配以六朵小花。外区八出菱花形内饰八朵相同的花朵纹,花朵仅有一半。整个图案纹饰更接近于写实花卉,自然真切,是当时较为流行的一类镜子。精修。

8.写生花卉纹镜,直径21.8cm;厚0.5cm,重.3g

八瓣葵花形,圆钮。四株雍容华贵的牡丹花枝纹相间排列,或姹紫嫣红,或含苞待放,随风摇曳,含蕊吐芳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构图精妙,纹饰秀丽巧致,大方美观,与繁荣的盛唐艺术效果对比更加显示出一种清新优雅之感。对裂精修。

9.花卉雀鸟纹镜,直径21.5cm;厚0.5cm,重.8g。

葵花形,圆钮,花瓣纹钮座。主题纹饰为四朵富丽堂皇的荷花纹上各站立一只雀鸟,枝蔓蜿蜒,花叶翻卷,花卉造型也更加丰富,铸造较为简朴,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总体看来唐代铜镜上的花卉纹均设计搭配极尽考究,纹饰适中,圆润丰满,这也是唐代图案造型十分鲜明的特征。唐代铜镜的纹饰设计,至唐中期已经已经形成了以花草纹为主要纹饰题材的设计风格,在这一风格中,求全求美的设计风格显露无疑。画面所要表达的纹饰内容,每一细部都完美无缺,一丝不苟。例如此镜要表现莲花的纹饰,莲叶、莲茎、荷叶以及荷叶上的叶脉纹、甚至莲子都要完美无缺的表现出来,这体现的就是唐代花卉纹镜中求全求美的艺术风格,构图华丽而饱满,使单纯巧妙地变为繁缛绚丽。对裂精修。

10.瑞兽葡萄纹镜,直径22.5cm;厚1.3cm,重.5g

圆形,伏兽钮。一圈高脊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高浮雕天马、瑞兽相间分布并环绕镜钮奔跑、嬉戏,动物纹饰铸造深峻,雕刻精细而传神,再以花卉葡萄纹作衬。外区五组天马、瑞兽及禽鸟相互追逐环绕整镜,与内圈一样,其间点缀葡萄和勾连缠绕的枝叶,造型华丽典雅。镜缘处饰一周花卉纹。唐代铜镜的纹饰中,飞马的纹饰较为少见。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张说在其《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中有“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的诗句,以及“金天诞圣千秋节,玉醴还分万寿觞。试听紫骝歌乐府,何如騄骥舞华冈。连鶱势出鱼龙变,躞蹀骄生鸟兽行。岁岁相传指树日,翩翩来伴庆云翔。”这些诗句反映了玄宗时期宫廷歌舞宴乐,鸟兽和鸣,舞马祝寿的华丽盛大场面,似乎也是对这面铜镜纹饰的最好写照。保存完好。

11.瑞兽葡萄纹镜,直径13cm;厚1.4cm,重.4g。估价RMB28,

圆形,伏兽钮。以轮脊为界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五瑞兽或跳、或卧,形体矫健,生动活泼,四周配以葡萄串及缠绕的枝蔓叶片。外区瑞雀、禽鸟在葡萄枝蔓中嬉戏、啄食。镜缘饰一周缠枝花卉纹。本品镜体厚重,通体黑亮,纹饰精细,动物形象生动,神态活灵活现。此类镜被寓意为硕果累累,子孙满堂。微裂精修。

《故宫铜镜图典》P页LOT纹饰与尺寸均与此镜相同,当属同模镜。

12.瑞兽葡萄纹镜,直径12.2cm;厚1.3cm,重.3g

圆形,伏兽钮。以轮脊为界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四头瑞兽或跳、或卧,形体矫健,生动活泼,四周配以葡萄串及缠绕的枝蔓叶片。内区的枝蔓叶片越过轮脊与外区的枝蔓叶片连成一体。外区瑞雀、禽鸟在葡萄枝蔓中嬉戏、啄食。一周叠云纹饰于边缘。此镜通体黑漆古,厚重大气,纹饰精细,动物形象生动,神态活灵活现。此类镜被寓意为硕果累累,子孙满堂。微冲。

13.瑞兽禽鸟花卉纹镜,直径10cm;厚0.6cm,重g。估价RMB80,

著录:浙江省博物馆《五侯鲭——狄秀斌珍藏古代铜镜》,文物出版社,年,24-25页。

圆形,圆钮,圆钮座,周围铸四只高浮雕瑞兽呈逆时针奔跑,造型小巧,刻画清晰,生动有趣。外区装饰折枝花卉及六鸟兽纹,以栉齿纹相隔,造型饱满,矫健活泼,其中最为特殊之处在于瑞兽纹中有一只摩羯鱼造型。

摩羯又称作摩羯纹(龙头鱼身),是受佛教艺术影响的题材。据史料记载,大约在两晋时期摩羯纹随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经过本土重新诠释,有了多种变化,例如:佛祖如来的化身、鱼化龙等。佛教自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原,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期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在艺术领域,佛教内容与世俗内容已经完全融合,佛教已经完全本土化,所以摩羯纹这种佛教题材广泛应用于唐代金银器、陶瓷等艺术领域。此镜通体漆黑,虽历经千年现仍光彩照人,实属难得。纹饰布局构思奇巧,独具匠心,动物形象刻画惟妙惟肖,盛唐时期丰满华丽的审美风格一览无余,镜体厚重,铜质精良。极具艺术感染力的纹饰和厚重光洁的镜体之和谐统一,愈益衬托出其尊贵华丽的气派,堪称盛唐时期高艺术性的创造,高技术的产品之经典,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意可挘人,境能夺人之珍遗。

14.菱花形双龙纹镜,直径20.5cm;厚0.8cm,重1g。估价RMB1,,

15.双鸾双兽纹镜,直径20cm;厚1.2cm,重.7g。估价RMB,

圆形,圆钮。一圈高脊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镜钮旁左右各立一只鸾鸟,上下各为麒麟瑞兽,麒麟口吐祥云,均同向环绕镜钮飞逐,其间点缀四朵花枝,吸引蜂蝶。高脊外沿有一处高圈,装饰四组祥云纹、仙山纹,草叶纹,如此装饰比较少见。外区禽鸟相互追逐环绕整镜,与内圈一样,其间点缀花枝,造型华丽典雅。镜缘处一圈云纹排列。鸾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在《山海经·西山经》中有云:“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纹,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鸾鸟纹饰也是唐镜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图案。此镜主题纹饰中的麒麟瑞兽造型显得憨态可掬,与雀鸟同处且遥相呼应,颇具幸福喜庆的韵味,宛若庆典中所舞的雄狮之情态,虽为兽中之王,但并不显得威严恐怖。其肥硕饱满的体型,更突出其矫健,活泼,机警,充满生机的情态。此镜中麒麟瑞兽的造型进一步体现了这时期铜镜上的瑞兽不再是让人顶礼膜拜的神物,反映的不再是孤独、冷淡、威严的面向欣赏者,而是在造型上反而具有可爱的嬉戏趣味,与花草枝蔓雀鸟有机的连成一片,奔驰在世俗的社会里。此镜图案纹饰铸造精美生动,镜体硕大厚重,银白光,熠熠生辉。

16.月宫镜,直径16.8cm;厚0.65cm,重.8g。估价RMB,

八瓣菱花形,蟾蜍钮,主体纹饰呈整体布局,两株桂树顶天立地装饰在铜镜正中间,树干分两枝交叉绕钮而过,两侧各有一仙人携童子跪坐于祥云之上,左侧束高冠,似吴刚,手捧盏盘,右侧发髻高悬,似嫦娥,手捧仙桃。吴刚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木。”明无名氏《金雀记·玩灯》载:“嫦娥真可想,伐木有吴刚。”可知此二仙人为月宫之嫦娥与吴刚。又据《太平广记》卷三《汉武帝内传》:“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唐代孟浩然《清明日晏梅道士房》“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可知桃也是供仙人食用的果实。古人相传,月中有桂树,因此以“桂枝”代指月亮,参照唐卢照邻《明月引》:“横桂枝于西苐,绕菱花于北堂。”题材罕见,铸造精良,保存完好,殊为难得。

17.瑞兽葡萄纹镜,直径17.7cm;厚1cm,重.5g。估价RMB,

圆形,伏兽钮,镜钮四周塑六只瑞兽,鬃毛飘逸,形态各异,憨态可掬。呈不对称布局绕钮追逐,其间点缀缠枝葡萄底纹,枝脉缠绕,葡萄粒粒分明,布局紧密,又不乏匀称。外区为另外一组缠枝葡萄纹、瑞兽纹环绕排列。十二只瑞兽以走兽、飞禽相间隔分布,朝向逆时针运动,瑞兽与葡萄纹相互穿插、叠压,塑造出清晰的层次感。最外缘装饰卷草纹,亦为当时流行的边饰图案,充满了异域风情。此镜中外表酷似狮子造型的瑞兽进一步体现了这时期铜镜上的瑞兽不再是让人顶礼膜拜的神物,反映的不再是孤独、冷淡、威严的面向欣赏者,而是具有可爱的嬉戏趣味,与花草枝蔓雀鸟有机的连成一片,奔驰在世俗的社会里。此镜图案纹饰铸造精美生动,镜体硕大厚重,银白光,熠熠生辉,品相完美。

葡萄纹饰在中国传统的艺术作品中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将西域的葡萄及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引进中原,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栽培和酿酒技术的发展。一时间,葡萄酒成为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争相享用的珍品。唐代是葡萄酒酿造技术的辉煌时期,葡萄酒由宫廷走向民间。文人雅士品啜葡萄酒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刘禹锡《葡萄歌》)“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上述文学作品说明,葡萄酒已经普及到民间,且唐代时期,胡人在长安开设酒肆,销售西域美酒。此镜中的葡萄纹满布镜背,似乎在诉说着那段辉煌的文化之旅。

18.小手镜(一对),直径5.3cm;厚0.5cm,重68.5g;直径5.1cm;厚0.08cm,重14g。

(一)圆形,圆钮,内区为花卉纹,外区有铭文一圈:五月五日午时。内区花卉纹刻画精细,繁缛却错落有序,镜子虽然小,但是内涵丰富,较为难得。保存完好。

(二)圆形,三弦钮。镜背三道弦纹。宽素缘。古朴周正。保存完好。

19.弦纹素镜,直径13.5cm;厚1.3cm,重.4g

圆形,圆钮。此镜通体银亮,熠熠生辉,品相一流,虽光素无纹,却在朴实中显示出其高贵典雅的审美情趣。弦纹线条规整爽利,此镜看似极为简单,光素无纹,但往往越简单的也是越难的。保存完好。

20.嫦娥玉兔月宫镜,直径13.6cm;厚0.5cm,重.2g。估价RMB,

圆形。镜背居中饰一株枝叶茂盛的大桂树,盘根错节,树干中间虬曲凸起作为镜钮。右侧为玉兔捣药,双耳竖起,两前肢执杵在一个上圆下方的容器中捣药,下方有一跳跃的蟾;右侧飞天嫦娥,头梳角鬓,衣襟飘曳。纹饰如画卷,组成了一幅清丽优雅的月宫图。此镜图案清晰,线条洒脱率真,很有艺术品味,银白光,保存完好。以月宫图为铜镜纹饰,是比喻铜镜明如满月。月宫又名广寒宫,是上界神仙为嫦娥建造的宫殿。因为这座宫殿是由一个具有宇宙灵性的蟾蜍幻化而成,所以月宫又称蟾宫。唐郑綮《开天传信记》记载了唐玄宗夜游月宫的情景:“吾(唐玄宗)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寥亮清越,殆非人间所闻也。”嫦娥在古籍中原名姮娥,为后羿妻,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汉书·天文志》:“嫦娥窃羿不死药,奔月,及为之蟾蜍。”嫦娥窃取灵药奔月的传说,先秦时已很流行,《淮南子·览冥训》记述嫦娥:“托身于月,是为嫦娥,而为月精”原来的传说是嫦娥奔月后化身为蟾蜍,到了唐代,月宫的故事进一步演化成为美丽和富于情趣的神话。

21.瑞兽葡萄纹镜,直径9.5cm;厚0.8cm,重.9g。估价RMB15,

22.瑞兽葡萄纹镜,直径8.5cm;厚1.1cm,重.1g

23.瑞兽葡萄纹镜,直径14.8cm;厚1.3cm,重.8g。估价RMB,

圆形,伏兽钮,伏兽形体丰腴,造型巧致,神态刻画清晰,表现出一幅悠然自得的情景,造型风格富丽华美。腹下穿孔,以此为镜钮,如此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镜钮在唐镜中极为少见。一圈连珠纹凸棱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六瑞兽,姿态各异,或奔跑,或相互嬉戏,瑞兽皆浮雕感很强,刻画细腻,构图变化多端,情态不一。把情节性很强的画面巧妙地融于装饰趣味之中,取得了很好的艺术表现效果。工匠们对于瑞兽的形体特点表现得非常之娴熟,不仅表现出其肥硕饱满的体型,更突出其矫健,活泼,机警,充满生机的情态,不管从哪个角度去观赏,每只瑞兽的眼睛都会炯炯有神地盯着你,充满喜庆祥和情态,稚拙可爱的眼神往往能够诱导欣赏者联想到生活中那些可爱的事物。周围葡萄叶蔓缠绕,与瑞兽情趣天成,共同表现出一幅悠然恬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风光。外区鹊鸟、蜻蜓、蝴蝶掩映在葡萄枝蔓叶实之中,禽鸟翎羽飘逸,姿态挺拔优雅,果实堆砌、枝条漫卷、花叶铺陈,充满生命力的葡萄枝蔓叶实显示出优雅秀巧之美,契合了盛唐时期对于精神上开放自由和物质上绮丽奢华的追求。同时,这种飞禽与葡萄枝蔓相间旋绕的布局,已经初步具有了后期雀绕花枝镜的风格,这不仅是艺术家们有意创作一个热闹非凡,“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的田园风光场景,也是纹饰构图上追求富丽豪华、美轮美奂的饱满效果之需求。从这一时期起,揭开了唐代铜镜以花鸟为铜镜纹饰设计主题的序幕。近缘处一周祥云纹环绕一周。此镜通体漆黑莹亮,虽历经千余年现仍光彩照人,实属难得。纹饰布局构思奇巧,独具匠心,动物形象刻画惟妙惟肖,盛唐时期丰满华丽的审美风格一览无余,镜体厚重,铜质精良,即使在中国古代铜镜铸造业处于巅峰时期的大唐盛世,也只有皇家会不计成本,使用最好的工匠,最优质的铜料,最优秀的工艺大师去创造如此的力作艺术精品,极具艺术感染力的纹饰和厚重光洁的镜体之和谐统一,愈益衬托出皇家镜鉴的尊贵华丽气派,堪称盛唐时期高艺术性的创造,高技术的产品之经典,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意可掳人,境能夺人之珍遗。“丝路商贸修坦途,文明传播结友谊”,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连接起亚欧非几大文明,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唐代瑞兽葡萄纹镜铭刻着丝绸之路上不可磨灭的记忆。瑞兽葡萄纹镜是唐代铜镜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品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初唐至盛唐时期。被称为“多迷之镜”、“凝结欧亚大陆文明之镜”。葡萄本自西域,汉朝时已传入中原,最早见于新疆出土的东汉织物上。随着佛教的发展,云冈、龙门石窟装饰中也已出现,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传河南安阳出土的北齐石刻上就雕刻了一群胡人在葡萄架下举杯畅饮的场景。唐代丝绸之路上中西文明交流空前发达,葡萄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图案纹饰之一,象征“多子”、“多福”,广泛见于丝绸、金银器以及陶瓷器上。唐代工匠将中国铜镜上的传统瑞兽纹饰同外来葡萄纹饰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了瑞兽葡萄纹镜这一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结晶。唐代瑞兽葡萄纹镜沿丝绸之路向西传入西域伊朗等国,向东传入日本、朝鲜等,向北传至今蒙古、俄罗斯等国。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连接起欧亚大陆,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唐代瑞兽葡萄纹镜铭刻着丝绸之路上不可磨灭的记忆。保存完好。

24.大型弦纹素镜,直径17.2cm;厚1.5cm,重.6g

圆形,圆钮,钮外凸起两圈旋纹,其余地张皆光素无纹。留白阔大。纹饰至简,但观之却不觉其陋,形态饱满圆润,厚重精美。如此大尺寸的弦纹素镜相对来说较为少见。

25.雀鸟花卉纹镜,直径10.5cm;厚0.8cm,重g

圆形,圆钮。主题纹饰为双雀展翅绕钮飞翔,口衔果枝。两枝折枝花卉相对配置,四凤蝶闻香而至,一派欣欣向荣的田园春光。此镜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翎羽叶脉均清晰可见,当属盛唐时期精品。品相佳美。

26.“花发无冬夏”铭团花纹镜,直径13.2cm;厚0.9cm,重g。估价RMB,

著录:浙江省博物馆《古镜今照》,文物出版社,年,-页。

圆形,圆钮,圆钮座。主纹饰是具有团丽之美的宝相花样式,重复团绕,精美华丽。镜体焕发出晶耀之光。外周一圈端美的楷书,为:“花发无冬夏,临台晓夜明,偏识秦楼意,能照玉妆成”。书体秀丽,间架匀称。内容亦增写主纹之涵意,外缘点线相间,有序的装饰,加之镜体的高度,与主纹的团丽之美相应,呈现出华美精致与庄丽。铭文之中尤以其铭文“秦楼”二字为罕。秦楼,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亦名凤楼。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吹萧作凤鸣。秦穆公以弄玉妻之,为之作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后乘风飞升而去。可参见汉刘向《列仙传》。宝相花镜图式多出现在盛唐时期,唐时期有崇盛佛教,故与佛教有关的图式也多在不同器物中做为主要纹饰妆点或寓示其宗教信仰的作用。所谓宝相是佛教徒对佛像的尊称,宝相花则是圣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形。此纹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伴随佛教盛行的流行图案,它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的特征,经过艺术处理而组合的图案。此面圆形铭文宝相花镜整体面貌呈现出一致的光丽洁白、熠熠流光。

27.葵花形禽鸟花卉纹镜,直径18.8cm;厚0.5cm,重.4g

八瓣葵花形,圆钮。含苞怒放的花叶把主纹饰分为四部分,禽鸟各据花卉两方,毛发轻柔飘逸,体态活灵活现,呼之欲出,钮下为绽开的花卉四朵,主纹饰为花草飞鸟四组,铸造精良,意境优雅,具有清新优雅之感。

28.“淮南起照,仁寿传名”铭四神十二生肖纹镜,直径28.8cm;厚1.2cm,重5g。估价RMB3,,

参阅:大唐西市秋拍号十二生肖镜直径24.8厘米;成交价5,,元

参阅:中拍国际秋拍号十二生肖镜直径23.5厘米;重2g;成交价4,,元

参阅:保利秋拍铜镜专场号十二生肖镜直径25厘米;成交价5,,元

参阅:中国嘉德春拍铜镜专场号十二生肖镜直径24.2厘米;重g;成交价8,,元

参阅:十二生肖镜,直径24厘米;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

29.伏兽钮雀鸟花卉纹镜,直径13.8cm;厚0.9cm,重g。估价RMB,

八瓣菱花形,伏兽钮,一弦纹高圈将镜背分成内外区,内区饰四禽鸟同向环绕镜钮,其间添饰花卉纹饰,两只双翅轻盈舒展,身形曼妙轻舞,两只雀鸟则展翅站立,情态诙谐自然。缘八瓣内饰如意云朵纹,保存完整。

此镜镜体厚重,通体银亮,历经千余年仍保存如此之好,几乎未受水土侵蚀,实属难得。该镜主题纹饰区的花卉纹轻盈妙曼,具有强烈的艺术装饰效果,花朵繁复华丽,层次丰富,总体结构舒展而流畅,饱满而华丽,生机勃勃,反映了唐代工艺美术富丽华美的风格。主题纹饰区不同形态的花卉纹与雀鸟相映成趣,一派春意盎然的花鸟景致,唐人喜欢观鸟赏花,相关作品蔚为大观,其中莺鸟与蝴蝶、游蜂都是诗歌中常见的题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之一谓:“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姣莺恰恰啼”。绘画艺术中花鸟蜂蝶也是一大主题,如唐代滕王元婴善丹青,喜作蜂蝶,中唐名家边鸾善画禽鸟和折枝花,同时精于蜂蝶。因此,铜镜上的蜂蝶装饰也借鉴了绘画艺术。此镜纹饰构图丰盛饱满,雀鸟穿梭于各式花卉丛中,这不仅是艺术家有意创作一个热闹非凡,“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田园风光场景,也是纹饰构图上追求富丽豪华,美轮美奂的饱满效果之需求。纹饰笔意流畅,呈现出一种繁花似锦的局面,整体画面显得生动活泼。纹饰饱满的装饰表现具有壮美之感,在饱满和复杂中不失秩序感,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

参阅:唐边鸾梅花山茶雪雀图

四、宋辽金时期

1.四神八卦十二生肖纹镜,直径17.8cm;厚0.5cm,重.5g。估价RMB48,。(个人划分到宋辽金时期了)

圆形,窄缘、蟾钮。镜背以钮为中心作四重圈,从钮座内圈向外次第饰有:四灵动物纹;八卦符号及相间“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字天干;十二辰人身兽首纹;二十八宿动物纹;二十四符箓字符。蟾为传说月宫中的蟾蜍,四灵亦为传说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系职司四方之神,故又称四神;八卦是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个符号,分别称为干、坤、震、坎、艮、巽、离、兑。道经以八卦主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和春夏秋冬始止八个节气之神;十二辰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及其相配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属相,故又称十二生肖。十二辰为天体运行中的十二岁星次名,在古代西洋天象中称为十二宫;二十八宿,又称二十八星,是中国古代观察天象运行作为时日的标志,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中分四组,各组七宿,因其星座形似四灵,故其星宿名称和相配的动物分别为东方青龙(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此镜重圈内所饰的图像见于苏州南宋绍熙元年(年)天文图刻石和河北省宣化辽天庆六年(6年)墓彩绘星图,是一面反映中国古代宇宙星空天圆观念的星宿纹铜镜。崇奉多神的道教认为,天体中的日月星辰各有天神在主宰。在道经中,这种被拟人化的四灵、八卦、十二辰和二十八宿天象,成为拱卫教主太乙北斗星座的守护神。创建于金元时期的北方全真派道观三大祖庭之一的山西省芮城永乐宫,在其三清殿的众神朝元图的壁画中,就有神祇形象。唐宋以来,由于历代帝王崇尚道教,大量出现具有道符象征的八卦符号与四灵、十二辰或二十八宿纹饰相组合的铜镜流行于世。日本对马海神神社、辽宁省旅顺博物馆均收藏有同类型镜。

2.双龙纹镜,直径15.8cm;厚0.8cm,重.3g。估价RMB38,

圆形,圆钮。主题纹饰为两条张牙舞爪的龙环绕镜钮,右龙头上尾下,曲颈张口,角曲须飞。其右前爪伸至左龙尾部,爪指张开,似作抢夺状。其左后肢支撑于地与尾纠结,右后肢则弯曲作踏爬状。左龙头下尾上,曲颈昂首,张嘴吞珠,角伏须扬,右前肢伏地,左前肢作争珠状。素窄镜缘,缘上刻铭文为:“义丰官押”。整镜作云龙戏珠图案,刻纹生动,十分具有张力。

3.线刻八宝纹镜,直径16.5cm;厚0.3cm,重.1g

圆形,圆钮,钮与其外双圈弦纹之间为钮区,其内饰三叉十字金刚杵纹,留白处饰如意云纹。以第二圈双圈弦纹为中心向外伸出八个蕉叶纹饰区域,其内饰有佛教八宝:佛八宝分别为宝伞、金鱼、宝瓶、莲花、法螺、吉祥结、宝幢、法轮。各个宝物有不同的象征。边缘纹饰为宝花三叉金刚杵。纹饰皆以阴刻线条表示。

4.海水瑞兽纹镜,直径14.8cm;厚0.8cm,重.8g。估价RMB38,

圆形,圆钮,镜背满布细线环转表现的海水纹地。海浪波涛翻滚,并激起朵朵浪花,其中隐现夜叉、海龟、翼龙和鱼等各色海兽鱼类奔逐其间,俗称“海八怪”,整体纹饰充满了神秘色彩,此类纹饰在宋辽金元时期艺术品上有出现,纹饰刻画细腻,艺术造诣水平高。

5.桥钮雷纹镜,直径7.6cm;厚0.2cm,重50g(感觉应该划分到此处,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圆形,桥形钮。钮座外两道弦纹,主纹饰为一圈雷纹。此镜纹饰组合整体给人一种庄重、神秘之感。铸造精良,显示出铜镜精密铸造的艺术水准,疏密有致,清新爽朗。表面光洁,保存完好。

6.双凤纹手柄镜,高16.9cm;厚0.4cm,重.6g

圆形带柄。主体纹饰为凤凰绕钮环列。凤凰花冠羽颈,展翅做飞翔状,羽翼丰满,刻画细致。一尾羽长尾飘逸,如漫天长云舒展;另一尾羽如花枝漫卷,虬曲花枝,柔韧自然。此镜中的凤纹用柔和的线条显示了凤的潇洒飘逸、怡然自得的清调,并以特有的丰腴姿态反映出时代的特征。镜柄下端有铭文“关家照子”,所谓“照子”为宋人对铜镜的一种称呼。

7.鎏金仙人祝寿纹镜匣,长23.5cm,重g。估价RMB,

放镜子的工具,由于古代中国镜子多由金属磨制,镜面抛光是一件较为复杂的技术,需要专业人士操作,因此日常使用镜子时人们就额外注意保持镜面的光洁程度,而镜匣就是用来保护镜面不受磨损的工具。早在战国时期,就有镜衣的使用(湖北荆州马山战国1号楚墓出土),使用方法为用柔软的纺织物包裹镜面,到了宋代,镜架与镜匣更是组合起来成为新的储镜工具(年江苏武进县村前乡南宋墓出土)。此件镜匣是铜镜的配套工具,用于盛放圆形镜面连镜柄。匣为鎏金工艺,人物、花鸟、树石图案鎏金,上又以细线刻划纹饰,线条细腻婉转,刀法稳健,生动有趣。图案题材为“仙人祝寿”,画面左侧为一方形门,门旁有老松一株,枝丫虬曲,姿态斐然,画面右侧为一尊者坐于石崖之上,高冠、博衣、束带,右手扶膝,左手捋须,右侧侍立一童子,左手执一葫芦,右手前探。中间为一鹤一老妪,手捧一口吐如意仙气纹的灵龟。匣底錾刻“花银镜匣壹副,重拾两市秤。”

《息斋藏镜》一书中着录有同款纹饰铜镜,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藏有同类纹饰铜镜,为年龙井三道金代遗址出土。

参阅:《犀照群轮光含万象》文物出版社,年,页。

8.凤求凰人物故事镜,直径13cm;厚0.4cm,重.4g

八瓣菱花形,圆钮。镜缘每个菱形花瓣内饰一朵卷云纹,内切一周双凸弦纹与主区相隔。主区纹饰分水陆两部分,下端河岸似有木桥,岸上左侧枝叶繁茂的大树下一人端坐抚琴,右侧一人拱手走出殿门。

参阅: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编着《西安文物精华-铜镜》PLOT人物故事镜。

9.芦苇仙鹤纹镜,直径13.2cm;厚0.6cm,重.3g。估价RMB15,

圆形,圆钮,内切梅花形。祥云飘荡,芦苇丛生,疏密有致,白鹤悠闲,乘风展翅,安宁祥和。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高洁之士自然也以鹤为伴,赋予了高洁情志的内涵成为名士高情远志的象征物。镜如圆月,不仅寓意圆圆满满,亦有清冷高洁,洁身自好之意。此镜意境高远,握于手中,如坐书房,观窗外风景。

10.菱花形龙纹镜,直径9.7cm;厚0.65cm,重.8g

八瓣菱花形,宝珠纹钮。一龙绕钮盘曲,张口吐舌,似欲吞下火焰龙珠的镜钮,龙爪雄健。浮雕龙纹镜面凹陷,虽未饰有祥云、山峦等点缀纹饰,但整体龙形饱满,气势如虹,似飞舞于沉峦叠嶂之五岳山川之间,刻画生动,精美完好。

11.缠枝花卉纹镜,直径14.6cm;厚0.3cm,重.8g。

12.菱花型单龙戏珠纹镜,直径12.3cm;厚0.75cm,重g。估价RMB,

著录(一):于浙江省博物馆《古镜今照》,文物出版社,年,页。

著录(二):《犀照群轮光含万象》文物出版社,年,46页。

八出菱花形,圆钮,主题纹饰为海水单龙戏珠。镌刻海水底纹,上以高浮雕手法铸盘龙纹,龙首上扬,五官清晰可见,龙须飞舞,鳞甲片片可见,身体部分掩映于海水之中,龙首正对一圆珠纹,浪花飞溅,呈现巨龙翻江倒海戏珠之势。“龙珠”为佛教法宝之一,又称为“摩尼火珠”,或传为“火神戏日”之象征。此镜特殊之处在于,整面镜背为整体构图,以镜缘为边界,龙纹作适合纹样填充于其内,纹饰层层排列,曲折回环,把龙跃海上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13.贵妇婴戏纹手柄镜,高14.8cm;厚0.3cm,重.2g

圆形,带柄。庭院之中贵妇反持团扇,扇柄朝外,一猫匍匐而卧,似蓄力而朴,一童子屈膝鼓掌,上方祥云环绕,白鹤展翅而飞。题材写实,人物五官清晰,活泼灵动,一幅怡然自得的桃园美景和太平盛世气象。

14.鼎炉形铭文镜,高15.3cm;厚0.68cm,重.2g。估价RMB18,

古鼎形,素缘。鼎形为上部双耳,口为椭圆形,中部呈圆形,边缘由凸起棱线表现出层次。上宽下窄锯齿状镜腿,腿上有棱线。鼎颈部饰飞龙纹,腹部内圈为“河澄皎月,波清晓云”铭文,中部饰凤鸟纹。宋元时期铜镜中海油不少镜与鼎炉相结合的情况,这与道教密切相关。在道教修炼活动中,丹药的炼制过程中鼎炉是必不可少的器物,宋元时期内丹派比较兴盛,内丹学说把人体比作烧炼用的鼎炉,把人体内的精气神比作药物原料,这些药物原料若在人体内部被烧炼成“丹”,人就成成仙。这种内丹学说的相关理论也强调了道教修炼活动中鼎炉的重要性。所以,在有了镜的情况下,再其背部补以鼎炉的纹饰来增强灵力是极有可能的。

参阅:狄秀斌、李郅强编着《犀照群伦·光含万象》P页LOT66鼎炉形双龙镜。

15.花卉纹镜,直径14.2cm;厚0.4cm,重.7g

圆形,平顶圆钮,花瓣钮座。主题纹饰为四株高浮雕折枝花卉纹,花瓣绽放。这种高浮雕形式表现的花卉纹镜相对同时期线雕、平雕形式表现的花卉纹镜更为稀少。整体朴素而又显新意,耐人欣赏。

16.方型八卦花卉禽鸟纹镜,长16.8cm;厚0.5cm,重.6g

方形,半圆钮,花瓣纹钮座。钮座外两个交叉方格将纹饰分为三区,内两区为八卦纹,外区四角为展翅飞翔四禽,纹饰端庄素雅。

17.三瑞兽纹镜,直径10.3cm;厚0.6cm,重.2g

此镜版模精细,铸造精良,大气厚重,在同类之中属上乘之作。

18.唐王游月宫故事纹镜,直径17.2cm;厚0.7cm,重.1g。估价RMB28,

八瓣菱花形,圆钮。钮左侧铸一参天大树,树下站立前来仙游的唐明皇及道人,桥下波涛翻滚,桥头玉兔捣药,仙人分列。远处云雾缭绕,宫殿巍峨。此镜取材于唐明皇夜游月宫典故,景物纹饰精美,浮雕工艺精湛,使人如临其境。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便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明皇游月宫故事的流传及月宫镜的盛行,正是道教思想对民众节俗观念影响的结果。

19.异形鼎炉双剑龙纹镜,长24cm;厚1cm,重.6g。估价RMB,

经典道教题材,以高浮雕的表现技法呈现,铸工精湛,版工漂亮,刻画精细且极具时代特点,镜形少见,镜背上部饰大圆钮,极为高凸,布局另有深意,镜背中央饰三足鼎炉,炉口缓缓飘出袅袅香烟,下方饰有一条盘龙,昂首张望,似在看护,两侧饰有两把道剑,手柄带环,剑身亦有细致处理。镜背构图巧妙的运用了镜钮,镜钮置于鼎炉之上,喻指成型的仙丹,整体图景所呈现出来的是炼丹初成的场景,是道家炼丹学说的直观体现。此镜地章均有局部凹陷似马蹄,为此时期所独有的装饰类型,俗称“踏泥纹”,形制特殊,铸造精整,尺寸硕大,敦重大气,品质一流,极为难得。此镜纹饰内容反映了道教活动中镜与剑合二为一的法器功能。道教的最大特征是不以镜与剑为实用器物,而是强调其灵性与神威,并以天之天帝为其灵性与神威的根据,于是剑与镜成为了道教必不可少的法器。在有了镜的情况下,在其背后补以剑的纹饰来增强灵力是极有可能的。在我国出土铜镜中,有不少例子可以说明在道教影响下,镜与剑的结合。江苏武进县博物馆藏有一镜,呈桃形,龟钮位于镜背上部,钮下为北斗七星,下方一鼎炉,其两侧各饰剑一柄,其寓意自不必说,是剑的加入,更起到了增进镜的神异性的作用。崔新社在《湖北襄樊近年拣选征集的铜镜》中介绍有一面宋代安明镜,钮左右各饰宝剑一把,剑左右铸铭文为“安明贵宝,弗剑而镜”;《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古代铜镜》中明确阐述宋代钟形“匪鉴斯镜”铭双剑宝鼎镜为道教法器。这种想法在此镜中表现的则更为明显,鼎炉、钟形的镜子、剑都是道教重要的法器。其实这些纹饰综合表现出来就是希望神力皆备,明确显示了道教对剑与镜的高度重视。这种突出强调法器性质的镜子,往往就是道教法器。

20.“凤凰非梧桐不栖”纹线刻镜,直径9.1cm;厚0.3cm,重88g。估价RMB20,

此件铜镜背面光素无纹,仅余斑驳漆痕,镜面却有如游丝毛雕工艺般镌刻双凤双鸾菩提树纹,中间一株菩提树顶天立地,树下饰以火焰、绶带纹,两侧各有一鸾一凤呈对称构图,镜缘饰连珠纹一周。图案题材取自典故“凤凰非梧桐不栖”,《庄子·秋水》云:“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明非而止,是为不争。”体现了凤凰之高节。游丝毛雕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细阴刻线微雕治玉工艺,高濂《遵生八笺》卷14描述其“细入秋毫……俨若游丝白描”,再对照此件铜镜,其图案同为尖状工具锥拱而成,线条流畅、洒脱,婉转畅达,精比琢玉,虽有汉代治玉之遗风,却在铜器媒介之上将游丝毛雕工艺发挥到极致,是一种跨越材质和工艺的艺术风格。保存完好,品相佳美。

21.五行八卦纹镜,直径16.5cm;厚0.8cm,重g

六瓣葵花形,圆钮。围绕镜钮八卦纹环绕一周,其外方格内为十二地支铭,方格外侧四边分别为桂树、火焰纹、炼炉、池水,表示东、南、西、北四方,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炼炉),北方(壬癸)水,铜镜表示方位过去用四神,后来用这种方式表示方位尚属创新。保存完好。

22.“煌丕昌天”铭海舶镜,直径17cm;厚0.45cm,重.1g

八瓣菱花形,圆钮。主区饰一海中航行的船舶,扬帆起航,水中蛟龙欲现,船头数人举剑作斩杀状,船尾数人摇浆,海中波涛汹涌,浪花四溅,船帆上方有“煌丕昌天”四字铭文,意为上苍保佑,天下兴盛。这类铜镜各地均有出土,图案形式较多,以铸有“煌丕昌天”四字的最为多见,纹饰刻画细腻生动,共同构成一幅乘风破浪的航海图,同时表现出此时期航海活动相对比较频繁,此类铜镜在朝鲜半岛亦有发现,流行于高丽时期,反映了当时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文化交流。

23.钟型铭文镜,高13.7cm;厚0.6cm,重.8g

钟形,长方形镂空钮。镜背竖行铭文两列,合读为“匪鉴斯镜,以妆尔容”,中间弦纹方框内铭文为“李道人造”。此镜铸造精美,字口深峻。大气厚重。

参阅:狄秀斌、李郅强编着《犀照群伦·光含万象》P页LOT65钟形“匪鉴斯镜”铭文镜。

24.“踏泥纹”工艺带环钱币纹镜,直径11.9cm;厚1.2cm,重.5g

圆形,圆钮带环。钮外两侧铸方孔圆钱及布币。少见。宋镜除了题材的一些创新外,形式多样化是宋镜最主要特征。除了方形,圆形的传统镜型外,又创造出有柄型、长方形、心型、盾形、鼎形等。尤其到南宋流行一种满布不规则凹陷的特殊镜种,我们一般称之为“踏泥纹”,这是当时一种特殊的铜镜艺术装饰技法,有的甚至在踏泥纹内镶嵌松石类装饰。

25.仙人斩蛟纹镜,直径14.5cm;厚0.8cm,重.2g。估价RMB95,

八出葵花形,圆钮,花口钮座,构图为整体布局,镜钮右侧为驾云之仙人,仙人发冠高束,着对襟宽袖长衫,右手前伸,似为掷剑瞬间之动态,左手揽一绳索,套镜钮左侧之蛟龙,龙首被一仙童执杖制于仙人脚侧,龙尾卷一宝剑,剑锋凛然。镜缘微翻,饰一周卷云纹带。铜镜包浆厚重,品相完整。仙人斩龙为宋镜常用题材,文献中对此典故多有描述:春秋楚次非斩绕船两蛟,见《吕氏春秋·知分》;鲁澹台子羽赍璧渡河斩蛟,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晋周处在长桥下斩蛟,见《晋书·周处传》;襄阳太守邓遐入沔水斩蛟,见《初学记》卷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实物中亦有类似题材铜镜:湖南省(参阅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出土铜镜图录》附录30,文物出版社年)、浙江江山(参阅王士伦《浙江出土铜镜》图版,文物出版社年)、陕西宝鸡(卢建国、贾靖《宝鸡市博物馆收藏的部分古代铜镜》,《文物》年,第7期)、广西新安(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铜镜》图版,文物出版社4年)均出土过类似题材的铜镜。此铜镜道教题材图案故事性强,兼具趣味性与装饰性,属同类中罕见者。保存完好。

参阅上海博物馆藏仙人降妖纹镜。

26.菱花型罗汉渡海纹镜,直径19cm;厚0.5cm,重g。估价RMB90,

菱花形,圆钮。镜背遍布海水纹,波纹汹涌,风大浪急。钮右达摩祖师手擎伞盖,脚踏铜钵御风前行;钮的左下方鳌鱼喷吐,使得水花中升腾起一座殿宇。构图显示了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纹饰浮雕感强,制作精良。菩提达摩是中国佛教史上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被称之为东土禅宗初祖。据说他来到中国后,因与南梁武帝话不投机而“一叶渡江”来到北方,到达洛阳嵩山一带,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他以《楞伽经》为依据,提出新的修行方法,后经几代僧人的传承和发展,禅宗终于在唐代形成了佛教中重要的派别。金代佛教实践方面以禅宗为主,达摩题材的纹饰出现在铜镜中成为流行纹饰,制作过程中力求精益求精。

五、元明清时期

1.人物故事镜,直径7.2cm;厚1cm,重92.7g。估价RMB20,

圆形。此镜对于研究交椅、春凳等明式家具的发展和使用情况提供了很好的佐证。

2.“连招贵子”吉语八卦纹镜,直径26.1cm;厚1.1cm,重g。估价RMB35,

圆形,平顶小圆钮,钮上饰有铭文。镜钮周围饰有八卦纹,其外上下左右各饰一字铭文,合读为“连招贵子”。素缘。

3.“清虚冲素妙善玄君”铭手柄镜,高24cm;厚0.35cm,重g

圆形,带柄。镜背八字铭文“清虚冲素妙善玄君”,铸造精良,字口清晰,熠熠生辉,品相上佳。

4.纪年款犀牛望月故事镜,直径22.2cm;厚0.6cm,重g。估价RMB28,

圆形,半圆钮。区别于常见的犀牛望月题材,此镜正面观之,镜钮上方只有一弯月,然迎光侧视,镜钮下方一牛跪卧,回首望月,寥寥数刀,生动刻画出牛的轮廓及肌肉感。此镜纹饰粗犷而不粗糙,具有当时典型的造镜特征,细细品位,纹路清晰可现。

镜钮左侧錾刻铭文为“至元十九年十二月造”。

5.雕漆戗金工艺双龙纹镜,直径13.5cm;厚0.6cm,重g。

此件铜胎雕漆双龙纹镜,镜背通体髹推光紫金漆,上以镜钮为中心,内区落膛,饰双龙戏珠图案,先用彩漆绘制龙身,再将线描纹饰刻至漆灰层,通常有在漆灰层填金银彩漆的做法,是为彩漆戗金工艺。外区以相同工艺刻卷草纹一周,镜缘微卷。彩漆工艺改铜镜的立体胎装饰风格为平面彩绘装饰风格,立体层次感虽减少,平面彩绘图案层次却愈加丰富,是铜镜审美的新标准。战国时期漆已开始装饰铜镜图案,唐代诸如金银平脱、嵌螺钿等种类的漆背镜应运而生,明清铜镜在此基础又融入了本朝漆工艺特色,造就了漆面铜胎镜独一无二的风格。此镜形制规矩,双龙图案细腻,制作工艺复杂,不惜用料,应为清宫用具。保存完好。

参阅:嘉德9秋拍“明代彩绘龙凤镜(Lot.)”落槌价,元;

嘉德秋拍“明万历戗金彩漆龙凤纹镜(Lot.)”落槌价

,元。

6.“洪武二十二年正月日造”纪年款龙纹镜,直径10.8cm;厚0.55cm,重.6g

圆形,主题纹饰为一高浮雕龙纹,龙首居于钮座下方,龙吻高抬,毛发飘逸,身躯蜿蜒盘曲,前肢一前一后伸张,一后肢仅露五爪,另一后肢穿插于尾部,全身饰麟纹,造型生动,气势凛然,周围饰有流云,地张饰有不甚清晰的波浪纹。镜背左侧有外方框,内有铭文,状如官印,呈长条形,内容为“洪武二十二年正月日造”。字体为小篆。“洪武”为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二十二年即年。此式镜为明初所流行,出土及传世均较多。《中国铜镜图典》中收录一面此类纹饰铜镜,直径毫米;浙江金华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亦收藏一面,直径毫米。浙江杭州出土一面收录于《浙江出土铜镜》一书中。

相关链接:此“洪武二十二年”铭龙纹镜,为当时朝代常见的龙纹镜类别。数量相对较多,纹饰图案统一。因为封建社会后期的元、明、清时期,帝王们更是特别注重推崇天命皇权神化象征的神龙,以利其巩固专制集权的统治,也必然特别强化对神龙创新应用的垄断,甚至制定法典严禁流传民间,据说历代帝王曾三令五申依法典、极力专龙权于皇室。相传明代曾有名家画师戴进,曾画“水母乘龙”大壁画于天界寺内,这时敬崇神龙而自命“真龙天子”的帝王却认为这是对神龙皇权之大不敬,竟降旨以其“不称”而“弃世”(斩杀)。从此,杀一儆百,吓得一般画师艺人,都不敢自主画龙,而受皇帝命令创制神龙的民间艺师或专业文人画师,则非常谨慎小心,一定要恪守神龙的规范程序以符合皇家法典要求。另外,此类纪念款龙纹镜,亦成为鉴定洪武龙纹的标准器,被耿宝昌先生着《明清瓷器鉴定》一书所引用。

参阅:此类纪念款龙纹镜,亦成为鉴定洪武龙纹的标准器,被耿宝昌先生着《明清瓷器鉴定》一书所引用。

7.纪年款“元亨利贞”铭八卦花卉纹镜,直径17.2cm;厚0.4cm,重.6g

圆形,圆钮。钮座外两道双弦纹把镜背分为三区,从内往外分别为“干元亨利贞吉昌■”,八卦纹,缠枝花卉纹,纹饰清新,内涵丰富。

边缘铭文刻款为:“大中祥符贰年捌月壹日镌■”。“大中祥符”处于北宋经济繁荣的时期,带有这一年号的铜镜所见不多,值得收藏研究。

8.仙人斩蛟纹镜,直径16.2cm;厚0.6cm,重.2g。估价RMB48,

圆形,方钮,镜背上部一仙人端坐与小鬼背上,长髯高冠,圆目宽鼻,身着对襟宽袖服,衣袖、腰带向两侧飘起,双手放于膝盖之上,一腿盘起。镜钮两侧双龙躬身而立,身旁巨剑刺身直插于地。镜钮下部一三足香炉内升起袅袅青烟。鼎下波涛翻滚中一灵龟畅游其中。近缘处为泥鳅背状的一圈凸起,其上饰阴刻祥云纹环绕一周。此镜为同类镜中罕见品种,属于道教题材的铜镜。

参阅:浙江省博物馆编《古镜今照·下册》P页LOT仙人斩蛟故事镜。

9.“准提佛母心”铭梵文手柄镜,高16.8cm;厚0.4cm

,重g,估价RMB,

圆形,带柄。中心一列铸“准提佛母心”,其外环绕铸有一周梵文准提咒。柄上有铭文为:“甲戌孟冬吉,杨见月供具”。纹饰清晰,字口爽利,体现了元代广泛流行的佛教思想。准提,是护持佛法,为众生延寿护命的菩萨,意译作清净。佛经记载,常持诵准提咒,能够灭除十恶五逆一切罪孽,成就一切殊胜的功德。诵持此咒,不论在或出家,只要专一心志,就能使短命的众生增长无量的寿。

参阅:《故宫铜镜图典》P页LOT准提咒具柄镜。

10.犀牛望月镜架,长25.6cm,估价RMB35,

铜质镜架,整体呈犀牛望月状,犀牛作自然回首跪卧状,犀牛背上祥云凸起,托起一个弯月形的用来搁靠铜镜的部件,祥云和弯月之间有空槽,摆放铜镜时,只要将铜镜插入空槽之中,铜镜便稳稳地靠在弯月形的部件上。此镜架铸造精良,造型生动可爱,保存状态完好。

参阅:《故宫铜镜图典》P页LOT鎏金犀牛望月镜架。

11.“临沂王(押)”铭文镜,直径9cm;厚0.6cm,重g

参阅:《故宫铜镜图典》P页LOT/天启六年镜、崇祯五年镜,铸造风格与之相近。

12.“陈氏金鉴”铭文镜,直径11.5cm;厚0.6cm,重.6g

圆形,圆钮。铭文绕钮而置。素宽缘。字体颇具金石韵味。品相佳美,光气内敛。

13.大型素镜,直径23.2cm;厚0.8cm,重1.4g

圆形,圆钮。镜面光素无纹,宽镜缘。此镜尺寸硕大,入手沉重,品相佳美,虽光素无纹,却在朴实中显示出其高贵典雅的审美情趣。

侧边有铭文刻款:汾州录事司官押。

14.八卦十二星座铭文镜,直径11.5cm;厚0.3cm,重.2g。估价RMB,

圆形,圆钮。主题纹饰由三部分组成,里区八瓣连弧纹内置八卦,中区平雕十二星座肖像,外区近缘一周二十八星宿铭文。十二星座即黄道十二宫,是占星学描述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道的十二个区域,黄道十二星座在古巴比伦时代就已定名,巴比伦人又把整个黄道从春分点开始均分为12段,每段称为一“宫”,各以所在的星座命名,称“黄道十二宫”。这些概念后来被古希腊人吸纳,到公元前后,“黄道十二宫”概念从希腊传入印度,6世纪随佛经进入中国。目前见到的关于黄道十二宫汉译名最早的文献是《大方等日藏经》,这是隋开皇初年天竺法师那连提耶舍从梵文翻译的。

到宋代时,十二星宫的说法已经广为流布,图像史料、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都可以证明宋朝的民间社会已广泛知道十二星宫,目前所见关于十二星座题材的中国文物极为罕见,据有关专家考证目前所见仅以下参阅图中所见几件。此镜为这一题材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又增添了一例重要的实物资料。

六、日本铜镜

1.野猪钮包银特种工艺葡萄纹镜,直径7cm;厚0.7cm,重g

款识图(龟文)

款识图(□□古稀自贺)

波多野正平(-)师从于龙文堂堂主四方安之助,学艺大成,尤以脱蜡制造而出名。满徒离开龙文堂后,他自立门户自许为龟文,创建了自己的堂号“龟文堂”。他创建的龟文堂曾因创新进取一度被指超越了师傅安之介的龙文堂的日本铁壶界的声望。从此镜的艺术造诣来看其应为龟文堂巅峰时期之佳作。

2.松鹤纹镜,直径12.5cm;厚2.05cm,重g

3.葵花形纪年铭梵文镜,直径24.5cm;厚1.2cm,重g

铭文:“天保十仲冬,作灌顶具竟壹面尾,张■洞松山长荣奇僧豪愚”

七、铜镜相关书籍类

1.《岩窟藏镜》,尺寸31.5×22cm

民国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出版

6册纸本

此书是民国时期集古镜研究之大成的著作,为藏镜人必备参考文献。全书四集,第一集为先汉式镜;第二集为汉式镜,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前期汉式镜,中卷为中期汉式镜,下卷为后期汉式镜;第三集为隋唐式镜;第四集为宋金元明清诸镜,对宋金元明清各代古镜分别阐释。书中对不同年代的铜镜依照形制、纹饰、文字等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有些定名和断代依据一直延用至今。该书还收录了大量铜镜图例,并作了考证和说明。此书流传稀少,初版限量部发行。

2.《桃华盦古镜图录》,尺寸38.6×29.6cm,估价RMB4,

年似玉堂珂罗版

1函1册纸本

此书内收中国古镜珍品五十余件,包括蟠螭镜、雷纹镜、四乳星云镜、黄武六年重列神兽镜等,印制精美。编者富冈谦藏,富冈铁斋之子,父子二人经营“富冈文库”,藏品之精誉满海内外。

个铜镜拍品的高清图片都已经展示给大家了,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预展时间:0年10月14-15日10:00-18:00

预展地点:北京千禧大酒店(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7号)

拍卖时间:0-10-:30A厅

拍卖地点:北京千禧大酒店(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7号)

感谢中贸圣佳提供铜镜拍品的高清大图,笑雨在此预祝中贸圣佳25周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圆满成功!

铜镜镜盒定制可以联系笑雨

一、非洲花梨木镜盒定制展示

二、桐木镜盒定制展示

三、锦盒定制展示

1.锦盒普通版

2.锦盒增强版

往期文章:

铜镜收藏拍卖的巅峰之路(五)07年下半年拍卖行情

铜镜收藏拍卖的巅峰之路(四)06年的下半年及07年上半年

铜镜收藏拍卖的巅峰之路(三)上海正德拍卖异军突起

铜镜收藏拍卖的巅峰之路(二)5年铜镜拍卖依旧属于嘉德

铜镜收藏拍卖的巅峰之路(回顾)(一)4年中国嘉德开启的中国铜镜拍卖元年

铜镜真伪鉴赏图录

感谢您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ntaoyea.com/xwgy/7698.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汉桃叶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