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汉桃叶 > 汉桃叶性味 > 正文 > 正文

杜牧清明VS其他诗人的清明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4/20 15:41:54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白话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

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

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涨知识01清明诗的千古绝唱!

清明佳节正当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却也是天气喜欢“变脸”的时节,一不高兴就下起“泼火雨”(即清明当天下的雨)。这“泼火雨”通常是细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断魂”,是极力形容一种十分强烈且深隐的感情,如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断魂”是表达这类心境的高频词汇。

古时的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感情丰富的诗人,孤身行路,触景伤怀,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不“断魂”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的阴霾。

所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没有什么心理阴霾是一杯酒解决不了的,如有那就再来一杯?此时酒家何在?于是,向人问路了。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说出是向谁问路的。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幅生气盎然的问路画面跃然眼前。

然后,戛然而止。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留白了充分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古人云: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无一难字,无一典故,语言浅显易懂,行文自然流畅,毫无矫揉造作的痕迹。音节和谐,景象生动,境界优美、兴味隐跃、余韵邈然。

02“杏花村”花落谁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争夺“杏花村”商标的案件在中华大地如雨后春笋连绵不断,此起彼伏。安徽贵池,山西汾阳,湖北麻城,江苏南京及江苏徐州等二十多地纷纷参战。几番论证,几番淘汰,最后剩下了安徽贵池和山西汾阳。但这两家仍是各不相让,不惜对薄公堂。几经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做出终审判决:酒的商标权归属于山西汾阳,旅游的商标权则为安徽贵池拥有。

贵池人笑了,他们的“杏花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赚得是盆满钵满。汾阳人也笑了,他们的“杏花村”汾酒不但走出国门,捧回巴拿马国际金奖;汾阳更成了中华酒文化发祥地,他们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可谓皆大欢喜?!

03经典恒久远,《清明》永流传!

这首诗诗情太美,布局太妙,所以后人又把它各种延展:

版本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版本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当然还有其他的散文、话剧、微电影、小说等。这首诗的延展性,很是惊人。(可以迷恋哥,哥就是传说。)

04千人千面千清明?

春雨霏霏,春风曳曳。已过不惑之年的诗人青衫落拓,形容孤寂。也许是独自祭奠归来,也许正赶路他乡,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为派遣心中郁结之气,问路寻找酒家。

牛背上的牧童正在吹笛,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满脸嬉笑,随手一指。远处,杏花掩映的村庄,酒帘高挑。一老一少,一忧一喜,这是你心中杜牧描绘的《清明》吗?

05党争误人,牛李负我?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官三代小少爷,十岁时家道中落,在母亲的培养下成长成“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并颜值与才华于一体”的青年才俊,23岁写得《阿房宫赋》。(现代大多数人23岁还没本科毕业呐)

26岁科考及第(第5名),作《及第后寄长安故人》: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潇洒快意非常)

然而“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从此杜牧深陷“牛李党争”,不得重用。(其实有点尴尬,有点冤!)

06败也风流,成也风流!

为十三岁花魁所作《张好好诗》,也是杜牧留下的唯一墨迹,现今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在清明时节得知故交歌姬程氏隐居于杏花村时,杜牧便打马过去寻找,由此写下千古绝唱《清明》。

为年老色衰孤苦无依杜秋作的《杜秋娘诗》,杜秋从一个美丽的少女,成为宠妾、皇妃,后又成为皇子保姆,最后竟沦为一个穷愁的老妪,命运的无常,令人感叹。(妥妥大女主重生爽文的上佳素材)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在纵情声色期间,亦豪情满怀地写下十三篇关于《孙子》的注解。被李德裕用于实战且取得硕果,也因流连烟花繁华之地被其不喜。(李德裕:我认同你的观点,但不认同你的为人。Orn)

其他

清明

诗词

唐代

《清明夜》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长安清明》

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二首》

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喜迁莺·清明节》

薛昭蕴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

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

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宋代

《清明》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日狸渡道中》

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点绛唇·时霎清明》

吴文英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

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

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朝中措·清明时节》

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清明郊外》

郑獬

桃叶青青杏子肥,清明雨后旧花稀。

草翻蝴蝶日将晚,门掩秋千人未归。

春艳浓堪烧美酒,湖光绿好染罗衣。

柳条满插金车上,一路香尘去似飞。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日对酒》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吴文英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

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

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

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

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

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湘春夜月·近清明》

黄孝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

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

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

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三台·清明应制》

万俟咏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

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望凤阙、非烟非雾。

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台榭映秋千,

斗草聚、双双游女。

饧香更、酒冷踏青路。

会暗识、夭桃朱户。

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

禁火天、已是试新妆,

岁华到、三分佳处。

清明看、汉宫传蜡炬。

散翠烟、飞入槐府。

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元代

《清明呈馆中诸公》

高启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折桂令·客窗清明》

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明代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END

★本文插图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生态圈,分享是传承的一种,我崇尚良性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王谢堂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ntaoyea.com/xwgy/116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汉桃叶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