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习惯用形象的感知来解读事物。《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写到的“六朝烟水气”,就是对南京城市气质的概括。从来没有人能将“烟水气”说清楚,但又分明感觉到这能很确切地概括南京的城市气质。
如果一定要问六朝烟水气究竟是什么?六朝烟水气是一种历史沉淀的味道,幽远清逸,风流蕴藉,是南京文化性格的诗意概括。
除了“六朝烟水气”这对南京气质准确又诗意的形容,《儒林外史》还在很多方面对南京当时的社会风貌进行了描写。清代南京的黄金地段今何在?那时南京的人文风物又是怎样的?在《儒林外史》中,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吴敬梓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官宦之家、书香门第。青少年时代他来家乡和工作的地方时曾多次经过南京,并游览过六朝遗迹,徘徊在秦淮河畔、钟山脚下。/钟山实景图/
33岁时,他举家移居南京,定居在秦淮河南岸、桃叶古渡北侧的秦淮水亭一带。历经十年寒暑,他终于写出了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法国权威性拉鲁斯大百科全书更给予了最高评价:“《儒林外史》是一部最优秀的小说。”/《儒林外史》连环画/
在《儒林外史》中,南京不是终始贯之的唯一舞台,却最终从众多地域里脱颖而出,这不能不归功于吴敬梓对南京城的厚爱。经过多年在南京的生活,吴敬梓早已融入到这座城市的山水城林之中,并且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将这份感情融进了《儒林外史》的创作中。/吴敬梓故居实景图/
吴敬梓一向惜墨如金,全书对北京景色几乎不写,对杭州、苏州景色也是寥寥着墨,唯有对南京,他是以叙事者正面的眼光特笔展示。笔墨融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山川形胜、人文风俗、市井集市于一炉,堪称明清以来南京城的风俗画卷。
吴敬梓对南京的风俗人情烂熟于胸,于是在《儒林外史》中广泛征引。书中对画船箫鼓不绝的秦淮河、碧瓦朱甍的古寺新庙、随处可见的茶社酒楼、繁华拥挤的聚宝门作过不厌其详地描述。
此外,对诸如雨花台、玄武湖、莫愁湖、瞻园等名胜亦给予了生机盎然的描绘,不仅具有古代风土笔记的精确性,同时也不乏游记散文的抒情意味,即便“百世之下犹令人神往”。
/瞻园实景图/
在卖掉安徽全椒的老宅移居南京后,吴敬梓居住在秦淮河白板桥西水阁上的秦淮水亭。秦淮水亭为陈朝江总宅地遗址,位于淮清桥附近,占尽风光之胜。唐人刘禹锡称:“池台竹树三百亩,至今人道江总宅。”对于秦淮水亭这处房屋,吴敬梓极感适意,他在辞赋中再三称美。有“偶然买宅秦淮畔,殊觉胜于乡里”“爰买数椽二居,遂有终焉之志”的感慨。/秦淮河实景图/
秦淮河水清澈,两岸居住的居民甚多,紧邻江南贡院,大家都依赖着秦淮河给他们带来繁荣、富庶。可以说,秦淮河以及两岸的河房成了当时南京的城市地标之一,是当时的文人雅仕、富商大亨的首选居住地,《儒林外史》中亦写到了杜少卿等人在秦淮河畔租住河房的情况。
/江南贡院实景图/
光阴流转,几百年后的今天,秦淮河畔依然是一片稀贵厚土。走过锦绣繁荣的秦淮河,走过天下文枢夫子庙,走过历史沧桑的武定门,走过人文荟萃的江南贡院,沉醉于此,钟爱于此,中冶置业于秦淮河畔的天赋之地带来迭代创新的锦绣风华——中冶·锦绣珑湾,建筑面积-㎡精装户型,纯粹改善型产品,即将盛启,敬请期待。免责声明:
本项目推广名为“中冶·锦绣珑湾”,备案名为“中冶·锦绣珑湾花园”。开发公司为:“南京中冶名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本资料文字、数据和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为要约或承诺。相关宣传内容不排除因政府相关规划、规定及出卖人分期规划、未能控制等原因而发生变化。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及其补充协议、附件等书面文件为准。本宣传资料发布时间为年5月,有效期限至年5月。敬请留意最新资料。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