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汉桃叶 > 汉桃叶用法 > 正文 > 正文

古人的情商就这么低从二桃杀三士说开去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1/18 12:33:56
专治白癜风的中医医院 https://m.39.net/pf/a_4361603.htm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故事并不复杂。讲的是齐国有三个骄横跋扈的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晏子认为这三个人的存在会威胁到国家的安全,就设计离间他们,把他们除掉。计谋很幼稚:他让齐景公从后园摘来两只桃子,说赏赐给功劳最大的人吃。那么,人多桃少,这三个草包一定会争吵不休。果然,公孙接、田开疆自表其功,都认为自己功劳大得不得了,当仁不让地拿过桃子吃掉了。实际上,是古冶子的功劳最大。但功劳太大,就不是三言两语说得完的,所以他的夸功过程耗时最多,等他说完了,桃子也只剩下两个核了,被不爱卫生的公孙接、田开疆吐在地上。吐出了桃核的公孙接、田开疆听完古冶子的叙述,发现自己的功劳不如古冶子大,羞愧难当,拔剑抹脖子死了。古冶子看到两个好朋友都死了,也觉得孤单无聊,也拔剑抹脖子死了。这个故事出自伪托为晏子所作、实际上战国末期人所作的《晏子春秋》,很假,一看就知不是真事。但很多人却把它当作真实的历史事件来读了。甚至,近年来,还有专家煞有介事地从心理学、权谋学、法律学、人性,以及思想发展等等各方面,深度挖掘,深度分析,眉飞色舞地颂扬晏子是个深谙人性的心理大师,可以运用权谋杀人于无形。还有人肉麻地吹捧“二桃杀三士”的计谋是“古往今来的最毒阳谋”,无往而不利,被算计的人明知对方是要谋害自己的性命,也必定会身不由己地中计,明知是坑也要往里跳。这些专家,是故意装疯卖傻还是入戏太深?《晏子春秋》一书,夹杂有众多民间传说。关于它的著作性质,千百年来,莫衷一是。虽然它书名中有“子”,但它并非为阐发系统的思想而作,所以并非子书。书中重在记录人物的言行轶事,却又并非实录,多为作者即兴捏造。所以,尽管《四库全书》将之归入史部传记类。但近代主流思想,还是把他看作“记叙文学类”作品。既是“记叙文学类”作品,那就应该明白书里面的故事只是故事,不要把它当作真事看。“二桃杀三士”的故事绝不可能是真事。用脚趾头都可以想得出,如果某人用某样物品来挑拨你和你朋友间的关系,并且设法羞辱你、嘲弄你、戏耍你。你再生气,再愤怒,也只是当场吵闹一番,就此拉倒。就算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也只能是拔剑杀了设法羞辱你和嘲弄你的人,绝不会杀自己出气。但这故事里的人物,不杀自己出气,还一下子来了仨!这样的故事您信以为真?再来说一下,齐景公和晏子是史有其人不假,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仨位的名字,就仅见于“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其他地方再无这三个人的事迹出现。所以,这仨是子虚乌有的虚构人物无疑。再者,如果这仨真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那么,他们在论功时说到自己的功劳总该多少沾上点历史大事件的影子吧?再不济,也应该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吧?但是对不起,故事的作者居然编不出。我们来看看这三个人在吹嘘自己的功劳时都说了什么。公孙接自称“一搏而再搏乳虎”,田开疆自夸“仗兵而却三军者再”,古冶子自矜“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这几乎让老覃要笑出声来。您敢说,这“搏杀虎”、“再却三军”和“擒杀恶鼋”的“大功”不是编故事的人拍脑袋想出来的?古人写东西,为了震住作者,往往夸大其词,语不惊人死不休,只为博取阅读者目瞪口呆那一刻的奇妙效果。以西汉刘向中的《列士传》为例。铸剑大师干将被勒令替晋君铸剑,他铸呀铸呀铸,铸了三年,铸出了雌雄双剑,吹毛断发,削铁如泥。干将留下雄剑而献雌剑,他对妻子莫邪说:“老夫把雄剑藏在南山之阴,北山之阳,松生石上,剑在其中。此番去给晋君献剑,必然被晋君所杀。老夫死后,你生下了儿子,务必让他找出雄剑,替我报仇!”事态的发展,果然如干将所料。雌剑献出,他即被晋君处死了。干将的妻子莫邪后来生一下子,起名字叫“赤鼻”。等赤鼻长大,莫邪转述了丈夫的话,让赤鼻去寻剑替父报仇。但是,赤鼻斩尽南山的松树,却找不到剑。返归屋中,却在屋柱内拔出了宝剑。赤鼻还未展开行动,已被晋君惊觉。晋君遍发追捕令。赤鼻仓皇逃入了朱兴山。有侠客提出愿为他报仇,但必须要用他的脑袋为诱饵,引楚君上钩。赤鼻二话不说,举剑砍下了自己的脑袋。侠客提着赤鼻的脑袋去呈献给晋君,并提议用大镬煮赤鼻的脑袋三日。在这三日之内,赤鼻的脑袋在镬内跳跃不停,不熟不烂。楚君大奇,凑脑袋过去观看。说时迟,那时快,侠客扬起雄剑,一剑把楚君的脑袋砍掉。楚君的脑袋“扑通”一声掉下了镬中。刺客又挥剑自刎,他的脑袋也掉下了镬中。三个脑袋在镬中互相撕咬,最终都烂掉了,无法分辨,只好埋在一起,名曰:三王冢。又如《吴越春秋》中记,伍子胥为逃离楚平王的毒害,连夜入吴,过了昭关,奔到了江边,得一渔父摆渡过江。渔父为了消除伍子胥的怀疑和顾虑,翻船自沉,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替伍子胥保守秘密。《越绝书》则记,伍子胥逃到了溧阳境内濑水边,腹中饥渴,向浣纱的史贞女乞食。史贞女和渔父一样,为了保守伍子胥的秘密,抱石自沉河中。《庄子·盗跖》里记载有一个在桥底等候相约的女子前来赴会的尾生,女子迟迟不来,河水暴涨,尾生为了“坚守信约”,竟然抱紧桥柱,坚持在桥底等候女子,结果溺水身亡。不用说,这些故事荒诞古怪,情节出乎人的意料,完全不合常理,一望而知是胡编乱造。但绝对让人过目不忘。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太史公司马迁受这种文学魅力的迷惑,流连其中,在著作《史记》时,极其喜用此类手法,于是就有了樊於期献头;豫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公孙杵臼、程婴换孤、救孤等等一系列驰魂夺魄的精彩故事。但,与“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一样,这些都是故事而不是史实。所谓“春风感人有形无迹,后贤怀古异世同情”,古人的情商并不比今人低,凡古书上写的人物行为与今人有异,其必有伪。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ntaoyea.com/cwgj/13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汉桃叶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