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汉桃叶 > 汉桃叶归经 > 正文 > 正文

北斗星文学社第期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4 18:07:22
北京中医医院雀斑 http://m.39.net/pf/a_9082878.html

原创期刊?敬请   探寻你心底的秘密!

就像液体注满口杯,

  心灵充满了忧郁。

当你的朋友哭泣,

  要知道,也许,

经过杯缘,只有两三滴

  能注入那个杯里。

可老是昏昏欲睡,在寂静中

  你远离一切朋友,——

在那里,在底层,

  你在你病态心灵最底层幽囚。

别人的心——异己的天地,

  那里,没有任何通途!

那里,即便满怀真挚的爱意,

  我们也无法进入!

有某种东西在你的眼中

  深沉地放射光焰,

但就像星星闪耀在天穹,

  它离我——那么遥远……

囿于自身这个监狱,

  你,不幸的人,

在爱情内,在友谊中,在一切里,

  永远孤零零,孤零零!……

蓝天

我与世人格格不入,

我很不相信人间的美德,

我用另一种尺度,

一种无功利的美衡量生活。

我只信仰蓝天,

那不可企及的穹苍,

它总是那样完整而简单,

不可理解,就像死亡。

啊,蓝天,让我变得美丽,

让我从天界降临人寰,

像你一样灿烂澄碧,

包罗万象而又恬淡。

14

吉皮乌斯译诗五首

译/曾思艺

济娜伊达?尼古拉耶夫娜?吉皮乌斯(Зинаи?даНикола?евнаГи?ппиус—помужуМережко?вская,—),俄国象征派代表诗人之一,梅列日科夫斯基之妻,作家、批评家,诗歌善于表现女性的内心感受,讲究结构,富于音乐性与象征性。

我的窗口高踞于大地之上,

高踞于大地之上,

我只看见晚霞似火的蓝天,

晚霞似火的蓝天。

天空是那么空虚而苍白,

空虚而苍白,

它不给可怜的心一丝怜爱,

不给一丝怜爱。

唉,伤心欲狂的我正在死去,

我正在死去,

我渴求的是全然不知的东西,

全然不知的东西……

这种愿望不知来自哪里,

来自哪里,

可心灵却期盼着奇迹,

期盼着奇迹!

啊,但愿奇迹出现,从无生有,

从亘古的无生有:

苍白的天空已把奇迹向我许就,

已把奇迹许就。

但我已把眼泪哭干,为这许就的虚幻,

这许就的虚幻……

我所需要的东西,不在这世上,

不在这世上。

它又在降下,以一种奇异的静默,

轻轻地飘舞又斜斜地落定,

幸福的飞行使心灵多么快乐!

不存在的它又重获新生……

依旧是它,又从人所不知的地方至此,

带着诱人的寒冷,也带着忘却……

我总是在等着它,就像等着上帝的奇迹,

它身上那神奇的同一我也十分了解。

就让它再次离去——消逝并不使人心伤,

它神秘的远行令我满心欢喜。

我将永远等待着它静默的归还,

啊,温柔可爱的你,独一无二的你。

它静静地飘落,慢慢悠悠,威风烈烈……

我为它的胜利而深感无比幸福……

大地的一切奇迹凝成了你,啊,美丽的雪,

我爱你……为什么爱——我不清楚……

我记得:我们两人曾坐在这张长椅上。

在我们面前是被废弃的一泓清泉,

和一片静幽幽的绿荫。

我谈论着上帝,直观和生命……

为了使我的孩子能更一目了然,

我在细沙上画了些浅浅的圆。

一年过去了。母亲般温柔的忧伤,

又把我送到了这张长椅上。

依旧是那被废弃的清泉,

依旧是那静幽幽的绿荫,

和那关于上帝和生命的思想。

只是没有了死后无法复活的纯洁语言,

没有了被雨水冲涮

被泥土深藏

我那些浅浅而清晰的圆。

我的心已无处安放悲伤:

我的心已满满的都是爱,

它摧毁自己的一个个愿望,

以便它们再次复活过来。

泰初有言。请将言等。

言定会真义昭彰。

发生了的,还会再次发生,

无论你们,还是上帝,全都一样。

最后的光明均等地普照万物,

依照同一种规律。

哭着的笑着的全都过去,

一个个全都走近上帝。

在尘世的拯救中走向上帝,

奇迹就会显现在眼前:

一切都将连成一个整体——

也包括大地和蓝天。

美人鱼之歌

碧澄澄湖水的

白洁洁的女儿,

我们诞生于纯净和清爽。

浪花,水藻和丝草爱抚着我们,

柔韧、中空的芦苇抚摸着我们;

冬天,我们在冰下,就像置身玻璃暖房,

我们沉睡着,悠然梦见夏天。

一切多么美好:生命!现实!梦境!

那热烘烘的致命太阳,

我们不知道,也从没看见;

我们只知道他的影像,——

我们只知道静幽幽的月亮。

圆润,温和,美丽,晶亮,

全身金光灿灿,使夜晚银光闪闪,

她就像美人鱼一样善良……

一切多么美好:生命!我们!月亮!

在岸边,芦苇丛中,

白漫漫的雾滑漾着慢慢消融。

我们知道:一度度夏来冬往,

又一度度冬去春临,

一个神秘的时辰就要光降,

像一切时辰一样美好吉祥,

那时我们将在白雾中消融,

随后白茫茫的雾也会消融。

新的美人鱼将来到世上,

月亮将为她们灿灿发光,——

而后她们也将随白雾消融。

一切多么美好:生命!我们!光明!死亡!

曾思艺,年12月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文学博士,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者、诗人、翻译家,在学术研究、文学翻译、文学创作三方面都比较得心应手,朋友们戏称为“海陆空三栖的湖南才子”。出版诗歌、散文、小说等创作集4部,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翻译文学(小说、散文、诗歌)作品数百篇,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论文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2部,译著11部。

◆端午感怀◆

15

拜星月慢·梦语话屈子

文/龚如仲(Ralph)

梦起三更,满亭仙露,西苑清清月暗。忽听敲窗,屈原亲临院。喜奇遇,幻觉、宗师学子心意,笑上眉梢明灿。诉说衷情,听真知英见。

左徒忠、直谏君王面。议纲常、怒发论朝乱。尚念故国余温,伴凄风消散。汨罗寒、万众齐声唤。魂归去、今古留嗟叹。千年矣、端午哀思,祭灵终不断。

16

七律·屈原

文/海哲

千古诗心问汨罗,

情怀社稷总蹉跎。

高阳独旅晨星隐,

渔父从流夕棹过。

持节既难容浊世,

谋身不若共清波。

楚天风雨秦关月,

三户犹吟浩气歌。

17

屈子与汨罗江

文/杨铁泓

自从屈子纵身一跃的那一刻

汨罗江便改变了往日的情怀

从此

汨罗江便与一个伟大灵魂相拥而泣

从此

汨罗江便与一脉高尚悲情共勉而歌

江水滔滔

流逝二千年岁月

却流不尽对屈子的无限思念

滔滔江水

承载日月星辰洗炼

却载不动对屈子的无限深情

哦,屈子

你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

渗透在喜怒哀乐的楚辞里

每一页每一行

都在解读你的崇高和圣洁

你高贵悲壮的人生历程

渗透在斑斓多彩的汨罗江中

每一时每一刻

都在倾诉你的深邃和激昂

哦,汨罗江

你历经沧桑春秋轮回

可对屈子的呵恋

却岁岁不减日日笃深

你早已将伟大灵魂与百姓追思

化作滚滚江水奔腾不息

每一次龙舟赛的隆重热烈

每一缕棕叶飘远的温润袭香

都是追忆中的飞扬乐章

它让怀念更加久远

而汨罗江也在碧波荡漾中

与屈子英名交相辉映

并与忠魂永系

18

端午无诗

文/曾思艺

他不愿纯净地

活成一首诗

而要活成楚怀王

痴情复痴情的恋人

把缠绵悱恻的思与丝

这绵柔的金箍咒

一层层又一层层

缠过去绕过来

让楚怀王幡然醒悟

自己不过是他

初恋的完美幻象

断然蛇潜于

自己黑幽幽的洞中

让嫉妒的谣诼

化作凶猛的兀鹰

恶狠狠吃尽

他的情和骨头

老天悲泣

抛下一条汩罗江

让他灿灿滑行于

历史的银河

年6月15日小站

19

从屈原到李子柒

文/张敏芝

端午前夕,海伦和她先生罗拉来访。我家先生主厨,推出春笋、土鸡等中式料理,都是本地餐馆也难找的菜式,加上一道粽子。海伦和家乡菜相见甚欢,吃得过瘾;罗拉却见油就躲,只尝了几口烤三文鱼。

先生以为他身为老美,不懂得中餐的精妙,开始一道道解释来历。轮到粽子,他开腔准备谈历史讲屈原,海伦一言蔽之,“李子柒”。

哦,李子柒style。罗拉秒懂。粽子外层是中国糯米,里层是加州沙枣,中西合璧,甜得发腻,倒是对了他嗜甜的口味。他一气呵成,连吃两个。

“李子柒的节目,他差不多每期都看。”餐桌上,半中半英的我们找到了共同话题。难怪YouTube上李子柒的视频每条都有海量播放,这屋里就好几个粉丝呢。

海伦在美漂前是个北漂,在北京任职某个厉害过的媒体的霸气员工,凭着一张名片,在皇城根下招摇多年。她旅游签证到了美国,人不肯走了,身份过期,受人推荐邀约罗拉喝杯咖啡,借助谷歌翻译,问罗拉“能不能帮个忙结个婚”。9天后,六十不到的单亲妈妈,和六十有余的钻石王老五成为命运共同体,成就一段中老年爱情童话。

罗拉是波斯后裔,生于法国、在日本工作、又回流美国,波斯语、法语、日语和英语四语精通,文化上早已是杂交混血。海伦虽然心向美国,但胃保持了爱国的姿态,坚持世上只有中餐好,没中餐的日子活不了。婚后她勤奋烹调,炒菜炖锅走起,没想到罗拉就是不买账,觉得屋里油烟太呛,锅中油盐太重,和海伦最爱的火锅更是势不两立。

这样子,问题来了。两个人虽然能睡到一起,但不能吃到一起。加上海伦的英语还在初级阶段,更不能聊到一起。有限的英语单词,都用来吵架,两人天天互掐,水火不容。本来他们的婚姻就是绿卡导向,感情基础不牢靠,摇摇晃晃走过来,感觉每天都要散架。

李子柒的美食频道,成了他们的融合剂。节目的看点,虽然也印证了国人“民以食为天”的理念,但“食”其实是次要的,“美”才是共鸣共情的主题。每道中国菜,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嘴边,都美得大有来历。在悠长淳朴的叙述和流动中,一颗白菜、一粒蒜头、一片五花肉,都各有名字、性格、出生地、成长史和归宿感,也有中英文对照,成了他们学习、尊重彼此饮食、习惯、语言和文化的教材。

他们两个人,价值观、成长轨迹相差甚远,小家庭所面临的冲突和不同,和国际上中美伊朗大致差不多。所幸他们在矛盾中逐渐学会了妥协,把关系简化为饮食男女。在关于粽子的故事里,以李子柒的叙事方式,找到了一些共同点。

他们的餐桌上,除了法式面包、日本寿司、西式沙拉,也多了饺子韭菜盒子。虽然两个大小孩还会为多放油还是少放油而争论,火药味已日渐消减。海伦还准备投桃报李,和罗拉一起尝尝他的波斯菜。结婚三载的中老年,终于发展成了一对小情侣。

送走海伦和罗拉,我和先生聊天。屈原和李子柒无法相提并论,彼此也没有交集。今天粽子的科普如果以屈原开头,或许是历史大剧、政治诗篇,但李子柒打了岔,多了来自生活、也回归生活的小欢喜。有人仰望星空,有人脚踩大地,我们这些普通人,面对一个包裹严实、气味馨香的粽子,会进行深刻的思考——

这个粽子,到底是甜,还是咸?

张敏芝,笔名芝麻,著有《不是闲人》《你正美好,何必彷徨》《在这浮华世界里,我只要刚刚好》等书。深圳作家协会、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员。

20

五月十五大端午

文/夷江渔樵罗德树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五日,是新宁的大端午节。

新宁的大端午节无疑是一年当中除了除夕、春节以外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从时令上来说,端午节前的大节主要是春节和元宵,其余如清明和四月八是节气或小节,此后除了六月六半年节、七月七乞巧节、七月半中元节俗称鬼节以外(这些节日一般不是很受重视),大节要到中秋和重阳了。因此在将近年中时安排一个这样的节日无疑是很合适也很必要的。此时正值仲夏,红薯已经扦插,禾稼已秀未熟,天气将热尚凉,农事稍有空闲,农人静中思动。因此端午是一年当中最为热闹的节日之一是情理之中的事,何况又是十天之内连过两个节日。

五月初五这一天,新宁跟别处地方不同,称之为小端午,但不是很隆重,只是意思一下。吃粽子是少不了的。从前因为物资匮乏,不比现如今在吃的方面平时也像过年一样,所以小端午不会过于铺张,当然有钱的人家也会杀鸡杀鸭。然而划龙舟照例是要到大端午节的。因此要到大端午前后,才会真正热闹起来。

艾叶、菖蒲是早就在小端午节就挂好了的,到大端午节主要讲究的是吃和划龙舟、看龙舟。从前尽管生活贫困,但到这时,还是要想尽办法弄好吃的。到如今,这些吃的就不算什么问题了,几乎家家户户杀鸭杀鸡,煮盐蛋皮蛋,包粽子,蒸发糕、包子,忙得不亦乐乎。

每到那几天,我家厨房旁边的尿凼坎上那株七片叶的老花椒树是最受欢迎的,每天都有远远近近好多人来摘花椒。这个时候的花椒刚刚成熟,新鲜的浓烈的麻辣味,还带着一股清香,麻辣的程度不如到秋天时变红开裂那么强烈。端午节吃血酱鸭,除了佐以生姜、海椒外(有些人还放嫩南瓜和茄子之类的蔬菜),新鲜的花椒是断断少不得的。我照例要向每起摘花椒的人问候一句:“你们家今天也吃血酱鸭啊?”

摘花椒的人也照例回答:“是咧是咧,过节嘛。你们家也吃鸭子吧?”

我也回答:“是咧是咧。”

我突然竟至于为祖宗给我家留下这么一株老花椒树而骄傲起来,毕竟周边百十家人户仅仅我家有这么一株花椒树,他们要是没了我家的花椒,鸭子吃起来是没什么味的。

▲花椒为奇数羽状复叶,一般为五片小叶,七片叶以上者最珍贵

到了那几天,手巧的姑娘用小块的碎布包上棉花,缝制成大姆指大小的小布猴,惟妙惟肖,十分可爱。一串一串小猴用麻线连起来,扔到江里,顺江而下,我好几次在江边捡到这种小布猴。我们家穷,从来没有买过玩具,捡到的小布猴就是我们的好玩具了。

有些姑娘则用好看的彩布做成小小的香囊,里面装上一些开窍提神、化湿醒脾的芳香药物,拴上五色丝线,挂在床头,以避邪秽,驱瘟防病。

至于往江里扔粽子是没有的事。传说屈原投江后,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为免鱼虾糟蹋屈原尸体,纷纷往江里投粽子,希望鱼虾只吃这些米粮而不损坏屈子肉身。屈原既已死去两千多年了,再扔粽子也没有意义了,更主要的是人们经常饿肚子,哪有粽子往江里扔呢?若有人真扔粽子,恐怕还没扔就会被抢光了。你看那在江边放生的,你在这里放,旁边立马就有人在捕捞呢。

正月十五迎花灯,五月十五看龙船。耍龙灯主要是表演性质,竞技性远不如划龙舟。因此,真正热闹的自然是划龙舟和看龙舟了。县城金石镇划龙舟的地方通常是在犁头湾前、放生阁下到西门怀远渡一带,那是龙舟竞赛的主要场所。除县城金石镇以外,沿夫夷水一带的重要集镇如黄龙、清江桥、回龙寺等照例也要赛龙舟。

乡下的农人,都到离自己最近的江边集镇去看赛龙舟,新宁称为看船。县城毫无疑问是人群集聚最多的地方。新宁人的叫法,依夫夷江的流向,县城上游的到县城来叫下街,县城下游的叫上街,总之统称行街。

每年到了这一天,县城附近几十里的农民都要收拾一番,把家里最好的衣服穿了出来,早早地就进城行街,一则看船,二则探亲访友。做生意的抓住这难得的发毛毛财的好机会,在各条街上摆摊设点。挑担的,提篮的,推车的,商贾辐辏,万人空巷。江中锣鼓喧天,波翻浪涌;两岸人头攒动,人声鼎沸;街上人流如潮,熙来攘往。形容为袖珍版的《清明上河图》也不为过吧。可惜我这支秃笔实在无法描摹这盛大景象。

平时只有一两万人的县城到大端午节就挤满了数万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因此一不留神就容易走失孩子,记得每年过大端午总有几起丢失小孩的事情发生。好在那时从未听说过有人贩子拐卖妇女儿童,就算走失了孩子,总有好心人暂为收留,等待亲人找上门来认领。新宁县城也就巴掌那么大,就是找遍县城也不需费多少工夫的。我妹妹就曾经丢过一次,当我爹妈沿街一路寻找时,发现她正坐在一户好心人家里吃面条呢。

这一天也是相亲、提亲的好日子,媒婆们忙着给姑娘小伙们提亲,喜滋滋地领着他们去相亲,简直忙不赢。已经订了亲或是结了婚的,这一天照例要给岳家拜节,提上一篮子粽子发糕,带上一只鸭子,去岳母娘家,这叫送节。

我从前没有离开新宁时,总以为全中国都像新宁一样过两个端午节。直到外出读书,在外面第一次过端午节时,与外地的同学发生了一场争执,才知道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过两个端午节的。

那次也是农历五月十五日,我在寝室里发表感慨,唉!今天又是大端午了,可惜没有龙舟看。我这话立即招来长沙等地几位同学嘲笑,端午节都过去十天了,还过什么端午节?

我细述我们新宁历来就是过大小两个端午节的情况,说在我们那里大端午更热闹,家家杀鸡杀鸭吃粽子看龙舟,比小端午还热闹得多。有促狭的同学嘲讽说,那是因为你们那里的人嘴馋好吃。好像我们过两个端午节过错了似的。我则反唇相讥,说他们孤陋寡闻,连大端午都不晓得。

前些年,我看到湖南的大作家王跃文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只有他的家乡溆浦县过大端午节,别的地方是没有的。我当即就大为不平,原来大作家也有糊涂的地方,下次碰到他时定要跟他讲个清楚明白。

后来有一次果真见到他时,我跟他说,王老师,你是大作家,但是我要纠正你关于只有你们溆浦过大端午节的说法,我们新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是过的两个端午节的。我还借此给他上了一堂课,说,我们不完全了解的事情就不能说绝对了,说有容易说无难啊。

“说有容易说无难”,这话是上大学时一位老师教给我的。大学毕业几十年了,老师讲的课往往就只记得几句话了。“说有容易说无难”这话是我印象最深的。世上的事情,但凡我们不了解的,千万不能随意否定。比如有人说世上有鬼,他说有,你就不能随便说无。他说有,可能是他亲自看到;你说无,你就拿不出根据来驳他。这是题外的话了。

新宁过大小两个端午节不知道始自何时,这实在是没人讲得清楚的,总之应该是年代久远的了吧。

端午文化源远流长,论述端午起源和端午习俗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今日既然提起这个话题,不免还是想考证一番。我首先查阅了《荆楚岁时记》。

《荆楚岁时记》为南朝梁时的宗懔(约公元年~约年)所著,是中国现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最早记录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民俗学著作,以时为序,自正月初一至大年三十,凡三十八条,记录了古代荆楚地区一年十二个月四时八节重大节令的来历、传说、风俗、活动等,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神话、农事、生产、婚姻、祭祀、家庭、医药、文娱、体育、旅游等众多领域,并流传至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其中关于端阳竞渡、寒食禁火、七夕乞巧、重阳登高等民俗记录,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关于端午,书中这样写道:

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按:宗测字文度,尝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师旷占》曰:“岁多病则艾先生。”

是日,竞渡,采杂药。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士人悉临水而观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越地传》云起于越王勾践,不可详矣。是日竞采杂药。《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

这里说的屈原投江是五月五日。这一说法还有很多的记录,兹不赘述。

我一直想找出端午节源于五月十五日的根据,要不然我们新宁的大端午岂不是无根无据,白过了。

正在遍阅史志而不得的时候,突然翻到《隋书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地理下》,看到这一节的最末赫然写道:

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到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率然,而南郡、襄阳尤甚。

这里明确记载的是,屈原于五月望日(望日是月圆之日,通常是农历十五,间或十六)投身汨罗江,当地土人纷纷驾扁舟追赶至洞庭湖而不得,后来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此一习俗尤以洞庭湖以北的南郡、襄阳为甚。

隋书为唐初魏征所著,魏征(公元年~年)略晚于宗懔几十年,作为一代名相,按理说不可能不知道在他稍前数十年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魏征描述的端午龙舟竞渡的情形,绘影绘声,应为隋唐之际已经广为流行的习俗了。他修隋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却没有采纳宗懔的记录,而另采五月望日的说法,颇令人费解。

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屈原于五月初五日投江,到五月十五日尸体被打捞出来。湖南近现代著名地理学家傅角今所著《湖南地理志》湘阴县“古迹名胜”条中却有这样的记载:“河泊潭,即屈潭,俗名一字哨,在县北六十里。山水明净,异于常处,岸侧盘石,马迹尚存,相传屈原投江之日,系乘白骥而来。潭前即沉沙港,后有屈子庙,在土阜上,面北而立。……屈子之墓,在庙北二三十里,凡二十四冢,俱三闾大夫之墓。据老父传述,屈子死后,历若干日,始有人发觉,今日得一冠,明日得一履,后日得一手一足,或其身之一部分,俱一一丛葬于此,此二十四冢之所由来耳。”(按:傅著此书时,汨罗县尚未从湘阴县析出,故云〔湘阴〕县北六十里)

这里说得很详细,屈子投江后历若干日始发觉,可是已经不是全尸,故有二十四冢。这当然是传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八说:“汨水又西为屈潭,即汨罗渊也。屈原怀沙,自沉于此,故渊潭以‘屈’为名。昔贾谊、史迁,皆尝迳此,弭楫江波,投吊于渊。”

西汉初,贾谊和司马迁等人就到这里凭吊屈子。贾谊还写了著名的《吊屈原赋》,对这位竭诚尽忠以事其君的诗人的不幸遭遇深致伤悼。

如今,端午早已成了一种融入人们生活的时令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非要判定屈子投江是初五还是十五,该不该过两个端午节,既无可能,也不必要。愿意过一个小端午的已成自然,愿意过大小两个端午的亦无不可。今天,我填了一阕《西江月·端午吊屈原》,就以此作结吧:

耿耿星河清气,幽幽博爱衷肠。举身一跃赋国殇,千古犹催后浪。

户户行街烹粽,家家挂艾悬菖。千帆竞渡祷安康,唯愿乾坤朗朗。

(▲《隋书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地理下》,隋书第三册第页,中华书局年第三版)

21

飘逸婉约之境,沉郁孤独之美

---读沈家庄《屈原》

文/胡家建

前两年欣闻沈家庄的《屈原》在“《端午情?中国梦》首届华语诗词电视晚会诗词大赛”中斩获新诗二等奖,于是去网上搜索找来欣赏,读罢觉得此诗在众多颂屈原的诗文中确实独辟蹊径,别具一格。诗人以磅礴的气势和炽热的激情抒古人未尝抒发之情,写前人未曾开拓之境,全诗飘逸婉约的意境,呈现出沉郁孤独的审美氛围,诗中散发出的郁勃之气和浩然正气,给人一种崇高而悲壮的美感享受。

意境,质言之,就是情景交融。即形象化典型化的情和形象化典型化的景有机结合。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沈家庄的这首《屈原》诗,抒情感天动地,写景穿越时空,情景交融营造出屈原孤独的凄婉意境。

诗人打破千百年来悼念屈原的“忠愤”“死谏”传统,巧妙而不露痕迹地冲破时空的藩篱,用宇宙的胸怀站在世界屋脊上去倾诉屈原的孤独和讴歌他人格的崇高,从而突出了屈原是一座中华民族的坐标:

一个忧郁的灵魂,在天上走切云的高冠,遗落在喜马拉雅山的峰头曳地的长铗,坠下化成黄山石笋峰的箭镞

屈原的遭遇是不幸的,他的理想之志未能实现,忠君爱国却不被理解,陈词上谏却被谗佞之徒陷害,最后只留下“报国无门”的嗟叹。《屈原》一诗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在哀屈原的不幸的同时,将笔力落在肯定屈原的思想遗产和历史价值上,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力,将屈原高洁的灵魂升华到宇宙,他被摘掉的乌纱增高了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的高标,佩戴的长剑“化成黄山石笋峰的箭镞。”在这里,形象化的情和形象化的景有机融合,创造出一种峻峗而凄婉的崇高审美氛围。

屈原内心最大的痛苦是孤独,朝廷内外没人为他说话,在当时,民间也不理解他,他没有粉丝,孤军奋战,上下求索而不果……沈家庄以神来之笔,写出了屈原为理想奔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去天帝那儿投诉想得到公正的裁判也遭到嘲笑,这种超自然的想象力,写出了屈原陷入的那种极其绝望的孤独境况,呈现出一种凄婉的悲郁意境,这种精巧奇特的构思,是新诗创作的巨大突破:

叩天门,帝阍无语,笑他在人间失落的,天上难道会有沉默的泪,滴落在初荷的翠盖沿昆仑倾下,涌作长江黄河的源头

屈原的泪,涌作了长江与黄河——中国文明的摇篮,这就是华夏祖宗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之源!

沈家庄写情超越历史和现实,将作者对屈原遭遇的悲悼和同情,超越时空,转化为古今诗人的对话。沈家庄对屈原挚友般的深情,通过推心置腹的交谈和以心换心的殷殷建议来呈现:

泛洞庭吧,那里有湘君湘夫人盛情的款待斑竹的笛韵,会冲断郁结的苦楚去溆浦吧,丹橘流馨,猿狖所居却会碰上贴心的朋友

情,是诗歌的骨架。景,是诗歌的血肉。深挚真切的感情郁结于心,借助典型的环境,创造出诗中的典型形象,这些诗句往往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沈家庄和屈原的对话,最后推进到作者对灵均的深情期许,作者雄健的笔墨力透纸背,情中之景豁然澄明,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成为千古佳句:

你是爱潇湘的澄清呢还是爱洞庭的浩渺临睡去,也要紧抱三湘的清流

两千年来,悼念屈原的诗文汗牛充栋,大都写到屈子含恨沉沙汨罗江而戛然而止,而沈家庄高屋建瓴,用超现实的浪漫主义手法,发掘出屈子沉沙汨罗的历史意义和美学价值,“临睡去,也要紧抱三湘的清流”——屈子的自沉,昭示了他纯洁透明心灵的依归,固化了他鲜活的灵肉,表明了诗人是用生命抱定自己热爱着的湘水楚魂,临难不屈,万死无悔。比起那些爱国主义的泛泛而谈的诗文,在沈家庄这深情绵邈的诗句面前顿时显得苍白无力。读者也可以在这灵动而凄美的诗情画意中,体悟到楚辞的文学创作手法,它就像奔流不息的三湘清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临流而垂涕,顾影而徘徊……

诗是光明的使者,诗给人以美学和智慧的启迪。好的诗总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亮点。沈家庄的《屈原》,其诗句体现在创造性审美想象的同时,也体现了选词造境的凄婉、深婉和秀婉的沉郁审美意境之追寻。

作者是驾驭诗歌语言的高手,他的诗句,往往经过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他善用炽热的感情和诗歌的断句气势,锤炼出精炼隽永的意脉;遂使得其想要抒发出的感情和描绘的事物恰“如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珠玉光辉……”让人读时便击节叫好,读后则回味无穷:

这旷古袤远的沉默哟每年只有五月五的舟鼓将无边的忧忿敲沸你可听到招魂的呼唤,比鼓声更响

在诗的结尾,作者借用屈原作品《橘颂》来一个较大的顿挫,通过对屈原在《橘颂》中对崇高的内在人格品质的讴歌,表达当今国人承接屈原精神气质,塑造当代人格完美的崇高目标和坚定意志,犹如在绵绵阴雨中亮出一道希望之光,昭示出屈原后人——即我们这一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灿烂前景——这正是屈原之魂幻化出的新时代的光芒和伟力:

橘颂的旋律里一片新成的水泽雨后的荷盖上,掬起一颗金阳的熟果灿灿地,从泽底升起是楚魂结晶的金色沿昆仑倾下璀璨光束让神州到处腾起橘红的朝霞并且永恒

诗人在这里撷取“橘颂,荷盖,金阳,朝霞”等一系列靓丽的词汇,在打造出一种情以景生,景以情显,情景交融意境的同时,也含着饱满的热情歌颂了屈原的人格魅力塑造的中国之魂,预示屈原在楚辞中创造出的浪漫主义诗风将作为诗歌创作的典范代代相传,直到永远。

古希腊诗人西蒙奈底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古人张舜民也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沈家庄《屈原》一诗通过形象思维,将情和景有机融合,创造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情景交融且独到的屈原境界。这是诗人的阅历、经历、学养和独有的诗人气质、诗人性灵及诗人臂力相聚合而发生综合审美效应的精神产品,弥足珍贵。

沈家庄的《屈原》,毫不夸张地说是现代诗中写屈原的精品,这首诗,其气势,其诗情,其佳句,其音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将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

(年6月15日于风城翰林斋)

附沈家庄《屈原》全诗:

屈原

一个忧郁的灵魂,在天上走切云的高冠,遗落在喜马拉雅山的峰头曳地的长铗,坠下化成黄山石笋峰的箭镞叩天门,帝阍无语,笑他在人间失落的,天上难道会有沉默的泪,滴落在初荷的翠盖延昆仑倾下,涌作长江、黄河的源头泛洞庭吧,那里有湘君湘夫人盛情的款待斑竹的笛韵,会冲淡郁结的苦楚去溆浦吧,丹桔流馨,猿狖所居却会碰上贴心的朋友哀郢涉江,可不要怀沙哟听呜咽的汨罗江,至今仍将双千年的怨悱倾诉你是爱潇湘的澄清呢,还是爱洞庭的浩渺临睡去,也要紧抱三湘的清流天,已闭上他酒后的醉眼,朦胧里被问得青着脸,蓝蓝得发窘澧浦兰芷,芳菲菲周而复始,就连沧浪水清澈可濯缨的晶莹,也如是浑浊着不能洗足这旷古袤远的沉默哟,每年只有五月五的舟鼓,将无边的忧忿敲沸你可听到招魂的呼唤,比鼓声更响凄迷的雨,不会总是下个不停雨丝的弦,低音区,陡起拉长的咆哮橘颂的旋律里,一片新成的水泽雨后的荷盖上,掬起一颗金阳的熟果灿灿地,从泽底升起是楚魂结晶的金色沿昆仑倾下璀璨光束,将黑幕撕破让神州到处腾起橘红朝霞并且永恒

本期编辑:周芬兰

责任编辑:袁铁坚

上期回顾

北斗星文学社第期

北美北斗星文学社社委会

ABOUTUS

总顾问:沈家庄

顾问:孙南雄

顾问:于葵香

社长、总编辑:胡家建

常务副社长、常务副总编辑:龚如仲

常务副社长、常务副总编辑:王澧华

副社长、副总编辑:袁铁坚

副社长、副总编辑:张效雄

副社长、副总编辑:吕明

社委、财务总监:李凡

社委、艺术总监:杨贵华

社委、音频制作总监:轶夫

社委、市场营销:李畅

社委、总编室主任:周芬兰

社委、古典诗词编辑:曹琳

总编室副主任:张荟

总编室副主任:罗旭

古典诗词编辑:和飞诺

总编室编辑:吕雪寒

总编室编辑:方佳佳

总编室编辑:唐招娣

总编室编辑:唐佳莉

总编室编辑:冯佳

特约记者:王鹏

法律顾问:廖云泳

征稿启事

BDLANA

本社欢迎海内外文友来稿,体裁不限,小说、散文、诗词(诗歌包括古诗、律诗和现代诗)、歌赋、翻译作品、报告文学和文学评论等均受欢迎。

作品提倡原创,语种不限,内容健康,杜绝抄袭,文责自负,反对一稿多投。投稿者请提供个人简介(可附照)和联系方式。

由于我社人力有限,凡是来稿者,我社不一一回复,请自行保留底稿,概不退稿,投稿以三星期为限,超过三星期,可自行处理。

我社刚刚起步,财力有限,为支持原创作品,特开放赞赏渠道,欢迎广大文友转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ntaoyea.com/ycxz/102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汉桃叶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